句子控
美好句子一键收藏,永不丢失!
下载APP
名人
小说摘抄
散文美句
书籍名句
书籍
古诗词
电影台词
动漫台词
连续剧台词
台词
AI
登录
扫码关注句子控微信公众号,发现更多精彩内容
当前位置:
句子控
作者
大家都在搜“大暑”
大家都在搜“巨蟹座”
大家都在搜“旅行”
大家都在搜“暑假”
大家都在搜“情书”
大家都在搜“绝望”
大家都在搜“岁月”
大家都在搜“励志”
大家都在搜“理想”
大家都在搜“勇气”
大家都在搜“梦想”
大家都在搜“忧伤”
大家都在搜“诗词”
大家都在搜“正能量”
大家都在搜“英文”
大家都在搜“生活”
大家都在搜“自律”
大家都在搜“分手”
大家都在搜“道歉”
大家都在搜“欲望”
孙隆基
共收录11条的句子
相关作品: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简介:暂无
01.
每当我对中国听众客观地比对两种人生的收支平衡,其反应都是中国式的,从切身利益出发:“你提倡不敬老,到你自己老了怎么办?” 在这类有利可图的“善良”背后,透露出的焦虑感,显示了将老年的安全看得比青春之冲刺更重要的心理。也可以看出:中国人少有从个体存在的角度去面对一己之消逝――不是去看有多少由自己制造的人口之“心”还在对着自己,而是无憾地重温自己一生独特的经历与成就。
—— 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02.
中国文化要求每一个人做到的,是一种不生不死的状态。一个人不能太爱憎分明,因为,自己爱的东西得不到,自己憎的东西排不开,都会引起极大的痛苦,因此,唯一的麻醉剂,就是处于感觉不冷不热的中间灰色地带,以便对自己失去控制的外界达成一种绝缘体的效果。于是,逐渐地就使自己与自己真正的感觉失去联络,觉得好的与坏的都无所谓,反正生活就是那么一回事。事实上,一个连“自我”这个领域都没法确立,而且与自己的生命力失去接触的人,也的确只能如此。
—— 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03.
传统中国文化没能产生科学理论。反之,在现代之前,中国在实用的技术方面却是世界之冠――例如国人常喜欢称道的火药、罗盘、印刷术、造纸等等。据李约瑟说,在14世纪(亦即是西方资本主义萌芽)以前,中国在这方面的贡献远远地压倒西方。
—— 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04.
私人领域的不发达,使人的同年阶段无限延长。“自我”难于成为一个强大的内省基地。于是,也很难产生与公共意识截然分判的私人意识。
—— 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05.
美国人生之强调断裂,每一人力求控制自己的一切,对别人的不信托,对近身关系则易出现被害妄想,由此缔造而成的“现实”也有一点荒原化。 至于中国人温馨化的现实,有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对别人信托之上的,因此自己也有一大部分是交出去的,亦即是由别人施以控制的。有时候,这种安排并不利于一己权益的维护。西方人对拒绝别人的要求,并不会衍生多少焦虑感,中国人则易产生无可克服的焦虑,为了回避这种焦虑,常导致口是心非。既不想应允对方,又无法由自己去面对情况,就会希冀对方不提出这个要求。对方如不察觉,自己口上不会说,心底里却会把一位已经回避掉的焦虑向内折射而成愤懑。
—— 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06.
存在主义者认为,一个人只有从所有的社会角色中撤出,并且以“自我”作为一个基地,对这些外铄的角色作出内省式的再考虑时,他的“存在”才开始浮现。如果他缺乏这道过程,那么,他就成为一个没有自己面目的“无名人”。 中国人则认为:“人”是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体现的――他说所有社会角色的总和,如果将这些社会关系都抽空了,“人”就被蒸发掉了。因此,中国人不倾向于认为在一些具体的人际关系背后,还有一个抽象的“人格”。
—— 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07.
尼采说:“如果你想升高,用你自己的腿。别让自己被带上去,别骑在他人的背上和头上。”在尼采的观点中,更高的人类之出现,是必须踩在旧的“自我”之上去达成的。因此,踩在别人身上抬高自己的作风,其实是一种永不超生的人类表现――然而,中国文化既然缺乏超越意向,而倾向于在世俗中拔高,就很容易导致这类现象。借别人的头一用的伎俩,确也是中国人的“国粹”。例如,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就被描写成如此。于是,在这个男性被弱化了的文化中,居然也会出现一种“伟丈夫”,那就是“无毒不丈夫!”
—— 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08.
凡是正常成长的“个体”都是会自己做主的,尤其是有关“良知”问题。
—— 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09.
中国人脑部中层发达于大脑皮层左半部有关。不错认知行动必须以情感作用作为能源,但最后到引出的抽象原理,却是比具体的感性接触更高一层的事物,至于认知对象也不一定要局限于感性交流的媒介,更遑论以是否能促进这种交流作为衡量对错的标准了。
—— 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10.
不尊重“个人”,将其当作是不能自主的“不道德的主体”,也就是说,单个的“个人”之所作、所为、所思,是必须被看管的。至于干部,则已经受到组织生活的铸炼,在思想上已经过了关,因此就可以去接触老百姓不能碰的东西。
—— 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11.
中国人的成长,可以用父母作枕垫,成人之后用社会关系作枕垫,老年则用子女作枕垫。生命转折的危机不能说没有,但没有像美国那样成为泛文化性的母题。然则中国人付出的代价是什么?是将原本可以全面盛开的青春阶段这一个高峰铲低甚至铲平,去填补老年时势将面临的深堑;用“别人”作为自己“枕垫”的结果,亦可能导致对一己生命之主权的让渡。
—— 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点击下载
句子控App
,查看更多好句
TA的其他作品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其实探讨的正是个人与社会,在20世纪的中国受到哪些因素的左右。“仁者,人也。”儒家思想影响了多少人的心理结构,中国人缺乏自我自主意识,也是其中一斑。全书视野开阔,令人心服。 大约在十七八年前,有一本书悄悄地在大学里流传,与其说书,不如说是一份复印本,篇名叫《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作者名为孙隆基,据说他是香港人,而且到美国留的学。那个时候,正是“文化热”如火如荼的时候。文化人见了面,就要谈文化。书也是这样,只要染上“文化”二字,就立即洛阳纸贵,印个四五万册,是家常便饭之事。在这本书里,孙氏不仅谈文化,而且还是文化的深层结构,这就不能不撩拨起大家的好奇心了。
下载句子控App
随时随地发现好句
热门推荐
100条温柔到爆的神仙句子
晚安温馨句子
苏童的名言
西川的名言
关于内心疲惫的句子
关于温暖陪伴的句子
《闻香识女人》的经典台词
《放牛班的春天》的经典台词
《海边的曼彻斯特》的经典台词
《罪与罚》
《飞鸟集》
《呼兰河传》
一定能用到的官宣文案
很有意义的朋友圈情绪文案
一些很有梗的打工人文案
一些可以被当做人生信条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