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控

美好句子一键收藏,永不丢失!

当前位置:

句子控

作者

董桥的名言
董桥的名言
共收录151条的句子
简介:董桥,福建晋江人,1942年生。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曾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研究多年。历任《今日世界》丛书部编辑、《明报月刊》总编辑、《读者文摘》总编辑、藏书家、英国藏书票协会会员。董桥和金庸、黄��、蔡澜一起,并称香港四大才子。主要著作有《这一代的事》《跟中国的梦赛跑》《文字是肉做的》《旧时月色》《故事》《今朝风日好》等。他的散文充满书卷气息,又十分讲究文字的锤炼和意境的捕捉,个人风格特别鲜明。
查看更多

点击下载 句子控App ,查看更多好句

图标

TA的其他作品

《旧日红》

《旧日红》

本书是董桥经典散文珍藏版。从《小风景》等十余部作品中精选的七十余篇美文,完美呈现2001到2011十年间董桥的创作轨迹和思考动向。其中多篇文字是首次与内地读者见面。董桥的散文清醇、典雅,美若明清小品。读了《旧日红》,走进董桥的世界,会感受到董桥散文的魅力所在。
《白描》

《白描》

龙年董桥七十了,与董桥一起收藏小怀旧版……散文大家董桥说,文字是肉做的。 本书收录董桥文化散文,每篇篇幅均不足千言,初看这样小幅面的轻描淡笔不关痛痒,但细读可见细细缀缀的文化风情。文中以文化故人典故为多,看着像是旧日流水帐重数,底下散出的是对昔往烟水的温存眷恋。
《橄榄香》

《橄榄香》

《橄榄香》包含三十篇小说,每一篇都不长,字数控制在一千五到两千五之间。他说“情节要淡,情味要浓;记忆要远,念忆要近。”且看题目,《望江梅》,《梨花吟》,《紫薇园》,《鹤顶红》,《小寒碧斋》,都颇有张爱玲式的华丽与诗情。但张爱玲是“隔着几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儿凄凉”,董桥则不然,他从鹤顶红玉石扳指里也能闻到暗香袅袅,说到底,他回忆中的往事充满了温馨的情味。可能是文笔所致,他笔下的女子总是如同工笔画上的仕女,或是像旧式家庭里的闺秀或碧玉,带着一种恬静的个性和出世的气质。而他笔下的往事,风雨沧桑几十年,也恍如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有着过去时代的韵律与风姿。
《旧时月色》

《旧时月色》

《旧时月色》远别于董桥散文的其他选本,别致的是该书选编宗旨以“读人”为本,有种准“自传”色彩。旧时的往事难忘,月色的诗意撩人。笔者耐不住诱惑,潜入董氏的天空,去品味一番他那或朦胧、或朗润、或清辉一片的月色。 董桥其人何如?他的七情六欲所钟,他的兴趣嗜好所爱,他的煮字生涯乃至少年情怀怎样,一句话董桥是如何成为董桥的,知者恐不多。其因一是董桥向于自律,有学养而不炫夸,富英国绅士风度,二是他的一些自述文字星散在林林总总文章的夹缝中,读者见到的是断片,零珠散玉,故难识“庐山”。 自喻是文化遗民的董桥,他那遗民的种子植根于南洋的土地。年少时,他师从父执亦梅先生习之乎者也,如沐春风。令他不能忘怀的是先生曾教他读一本《博物要览》,书中描写各种珠玉犀象,可珍可玩的雅品,每则仅三言两语,言简意赅。先生说这是教他学会用简洁的笔墨描摹眼前的景物,以后作文不致累赘。董桥反复诵读,默记于心。春雨润物,磨砺成今日犀利之笔,中外典故,信手拈来,相杂以出,调和鼎鼐,既得学者之趣,又有诗人之风。 台湾。董桥读大学的地方。成功大学铸就他成功的阶梯。大三那年寒假,滴水成冰,偌大的校舍空落落只剩下他们几个侨生,白天蒙头睡大觉,晚上当夜游神。一位侨生收到家中汇款,请大伙打牙祭。面对佳肴,董桥像“久违亲人雪夜相逢,满怀是辛酸的温暖”。他们酣饮,乌梅酒烘起了浓烈的乡愁离绪,潇洒一回又何妨?听说同学结识的歌女白媚,家藏甚丰,有陈半丁、黄宾虹等家藏字画珍品,还有沈寐叟的枯墨山水扇面,一睹为快大饱眼福…… 董桥怀念60年代的台湾,他觉得台北有点破旧,台南简直荒凉,台中显得苍老。又觉那时台湾的物质匮乏,但人情盈满,世风纯朴,礼数周致,连小摊贩的言行都如小学教员一样温文。更令他难以忘怀的是文人学者名满校园书香怡人。“雨冷,酒暖,书香,人多情”。董桥是苏雪林的学生,他还沐浴过梁实秋、台静农、林海音等文学老前辈的教泽或熏陶。小遗民在习习古风中长大。
《文字是肉做的》

《文字是肉做的》

语言文字与时并进,新词汇,新名法反映新事物,新情景,只要自成合理的新意,当可丰富语文的内涵。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承载文化之余,往往也会倾覆文化。文化认识的深浅雅俗,决定语文境界之高下清浊。确实如此。 语言太甜会失真,虚假,沉郁的悲情比淡淡的哀愁耐人寻味,哀愁而淡淡不如火辣的愤怒。哲学写得浅浅的很难算是哲理,浅浅的文笔露出发人深思的哲理才好。 香港著名作家、翻译家董桥喜欢也善于观察古今带有文化趣味的情事,领会个中寓意,然后回过头来斟酌眼前的文化现象以及现象背后的语文课题。本书收录相关小品近200篇,有智慧,有真情,有笑声,有泪影。

下载句子控App

随时随地发现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