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控

美好句子一键收藏,永不丢失!

当前位置:

句子控

作者

卡夫卡的名言
共收录341条的句子
简介:弗兰兹・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出生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为4部短篇小说集和3部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3部长篇也均未写完。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文笔明净而想像奇诡,常采用寓言体,背后的寓意言人人殊,暂无(或永无)定论,令二十世纪各个写作流派纷纷追认其为先驱。 “卡夫卡”在捷克语中是“寒鸦”的意思,卡夫卡父亲的铺子即以寒鸦来作店徽。而“卡夫卡”在希伯来语中是“穴鸟”的意思(希伯来语和意第绪语都是犹太人的语言)。为纪念这位独一无二的大师,1983年发现的小行星3412以“卡夫卡”来命名。 卡夫卡是捷克人,他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但他的创作风格不仅是表现主义,却是表现主义作家中创作上最有成就者。他生活和创作的主要时期是在一战前后,当时,经济萧条,社会腐败,人民穷困,这一切使得卡夫卡终生生活在痛苦与孤独之中。于是,对社会的陌生感,孤独感与恐惧感,成了他创作的永恒主题。美国诗人奥登评价卡夫卡时说:“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查看更多

点击下载 句子控App ,查看更多好句

图标

TA的其他作品

《饥饿艺术家》

《饥饿艺术家》

本作写于1922年春,发表于同年10月的《新观察》,为作者自己所珍惜的六个短篇之一。1924年作者编辑最后一个集子时,即以本篇为书名。 作品描述了歌唱艺人为了生存,为了使自己的艺术达到“最高境界”,竟把绝路作为出路,以绝食表演作为谋生手段,宣称可以40天不进食而引吭高歌表演,进而发展到为绝食而绝食的“艺术”境界,仿佛饥饿真的就与人的肉体感觉离开了一样。40天过去了,他仍坚持要绝食表演下去,后被经理强迫进食。艺术家深为他的饥饿艺术未达佳境而遗憾,更为人们对他的艺术追求不理解不支持备感孤独,他把原本作为生计手段的挨饿,当成生存目的和真正“艺术”而孜孜以求,最后被送进马戏团,关在笼中与兽类一起供人参观。可是人们忘了更换记日牌,绝食者无限期地绝食下去,终于饿死。这里的饥饿艺术家实际上已经被群众异化为动物了,作为一个异质的存在他很快被世界抛弃掉了。骨瘦如柴的艺术家的意象有多重寓意,是人性异化、精神展品化和艺术异化的象征,是现代人痛苦悲哀现状的写照。 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可以说明本文在作者心目中的位置:卡夫卡在病逝一个月前在病榻上曾艰难地校对本文的清样。在阅读本文之后,他留下了泪水。
《午夜的沉默》

《午夜的沉默》

暂无描述
《变形记》

《变形记》

暂无描述
《审判》

《审判》

奥地利小说《审判》是卡夫卡最为著名的长篇小说,1925年出版,小说叙述主人公约瑟夫・K在30岁生日那天突然被捕,他自知无罪,找律师申诉,极力加以证明,然而一切努力均属徒劳,没有任何人能证明他无罪,法院是藏污纳垢的肮脏地方,整个社会如同一张无形的法网笼罩着他,最后被杀死在采石场,这就是官僚制度下司法机构对他的“审判”。
《爱的险境》

《爱的险境》

本书收集的既有卡夫卡生前发表过的经典性短篇小说,如《变形记》、《判决》、《司炉》、《在流刑营》、《乡村医生》、《为某科学院写的一份报告》、《饥饿艺术家》等,也有从他的遗作中选出的《中国长城建造时》、《地洞》、《歌女约瑟芬或鼠众》、《一个上了年岁的单身汉》、《懂音乐的狗》等公认的佳作。另有为数不少写得诙谐、幽默而简洁的速记式“小小说”。

下载句子控App

随时随地发现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