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控
美好句子一键收藏,永不丢失!
下载APP
名人
小说摘抄
散文美句
书籍名句
书籍
古诗词
电影台词
动漫台词
连续剧台词
台词
AI
登录
扫码关注句子控微信公众号,发现更多精彩内容
当前位置:
句子控
作者
大家都在搜“大暑”
大家都在搜“巨蟹座”
大家都在搜“旅行”
大家都在搜“暑假”
大家都在搜“动漫台词”
大家都在搜“诗词”
大家都在搜“希望”
大家都在搜“生命”
大家都在搜“哲理”
大家都在搜“青春”
大家都在搜“勇气”
大家都在搜“可爱”
大家都在搜“官宣”
大家都在搜“作文”
大家都在搜“自律”
大家都在搜“分手”
大家都在搜“学习”
大家都在搜“中考”
大家都在搜“忧伤”
大家都在搜“爱”
艾丽斯・马蒂森的名言
共收录28条的句子
相关作品:
《写作课》
简介:艾丽斯・马蒂森(Alice Mattison),哈佛大学文学硕士,作家,写作课教师。曾在耶鲁大学、布鲁克林学院教授写作课程,后在本宁顿学院艺术硕士班执教22年至今。出版了多部短篇小说集和长篇小说,作品在英语文学界广受好评,曾获美国最佳短篇小说奖、欧・亨利短篇小说奖、小推车奖等。
01.
如果没有两三个事件支撑,短篇小说就会显得别扭。不论以何种事件开场,接下来的故事情节至少应有两次转折:原来的局面因故发生变化,接下来要么回归原点,要么深化变局;人物陷入恐惧或欲望的情绪中,接下来这种恐惧或欲望以出乎意料的方式成真,或者在惴惴不安中爆发出别的问题。
—— 艾丽斯・马蒂森《写作课》
02.
作家不应过度呵护笔下的人物,那样会破坏其生动性。
—— 艾丽斯・马蒂森《写作课》
03.
我们之所以写作,就是因为生活中总有一些无法言说的东西,要么说不得,要么说不清。
—— 艾丽斯・马蒂森《写作课》
04.
一旦出现问题,作家应该抑制为人物解决问题的冲动,甚至要反过来想想如何使之更加严重。问题层出不穷,故事才好看。
—— 艾丽斯・马蒂森《写作课》
05.
作家需要具备“虐待才智”。人物不断犯险、饱经沧桑,故事才好看,长篇小说尤其如此。
—— 艾丽斯・马蒂森《写作课》
06.
作家要在放任和控制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就像风筝随风飞舞,那根线也要顺势而动,需要时放一放,必要时收一收。
—— 艾丽斯・马蒂森《写作课》
07.
完成一部长篇需要同时调动狂野的想象力及连贯的理性思维。
—— 艾丽斯・马蒂森《写作课》
08.
失去理智的情感宣泄满足了业余作家的自我表达欲,但读者显然无法从中得到愉悦的阅读体验。
—— 艾丽斯・马蒂森《写作课》
09.
作家需要感知到自己的重要性。在家里穿着脏牛仔裤(或者睡衣)很自由,但也是不重视自我的一种表现,这对写作没什么好处。
—— 艾丽斯・马蒂森《写作课》
10.
但凡是一个合格的短篇,不论其中的人物是否发生变化,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一定会进行自我调整,哪怕只是变换坐姿,比如看到结局后,释然地倚着椅背发出感叹:“啊,原来如此!”;或者接近尾声时才发现有点儿出乎意料,不禁紧张起来、正襟危坐,合上书后才又放松下来;
—— 艾丽斯・马蒂森《写作课》
11.
也许蒂莉•莱纳自己都不愿意相信,相较于走上接头奔走抗争,自己若能专心投入文学创作,也许会对社会改良做出更多贡献。
—— 艾丽斯・马蒂森《写作课》
12.
总而言之,短篇小说必须要有几个事件,而最后一个事件必须有足够的确定性,得像一个“结尾”才行。
—— 艾丽斯・马蒂森《写作课》
13.
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巧合来的毫无预警;而艺术作品中,巧合发生前总有预兆。
—— 艾丽斯・马蒂森《写作课》
14.
又或者瘫坐在椅子里,百无聊赖又自鸣得意,以为一切尽在掌握,看到结局后如遭雷击,猛地坐起身来。总之,读者的情绪会随着情节的转换不停变化。
—— 艾丽斯・马蒂森《写作课》
15.
无论何种类型的长篇小说,想要引人入胜,必须兼具优美生动的语言和精心编排的情节,二者缺一不可。结构框架越松散,叙事节奏越缓慢,情节越单薄,对作家的语言功力要求也就越高。
—— 艾丽斯・马蒂森《写作课》
16.
完整的短篇必须有足够的事件支撑。不必轰轰烈烈,但数量要足够,不能让读者一眼看穿结局,还得让他们带着兴致读下去。这些事件虽然不一定对人物产生影响(尤其是那些从头到尾都没什么变化的人物),但一定会影响读者:看了开头,产生了心理预期;一路读下去,结局有时在意料之中,有时在意料之外。
—— 艾丽斯・马蒂森《写作课》
17.
时至今日,因为热衷于探索精神世界的跌宕,我们还在写旅行;因为意识到内心世界的挣扎,我们还在写冲突。
—— 艾丽斯・马蒂森《写作课》
18.
人物的活动得与其强烈的情感及内在的情绪相关。
—— 艾丽斯・马蒂森《写作课》
19.
“作家需要有清晰的思路,以便在创作中明确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又有哪些元素值得保留”――其实,写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应该是思考能力,只有想清楚,才能写清楚。如果想都想不清楚,那更没有必要写出来了。
—— 艾丽斯・马蒂森《写作课》
20.
拟人也给小说创作提供了巨大空间。比如以抽象的想法或恐惧心理为原点,运用拟人手法塑造出身体和性格,将其人格化,这样一来心中挥之不去的焦虑就能以人物形象呈现出来,化身为一位疑神疑鬼、负能量十足的亲戚。
—— 艾丽斯・马蒂森《写作课》
21.
肆无忌惮地冒险,然后耐心谦虚地修改。把结实的长线系在风筝上,选一年中风最大的那天出门放飞,看看到底会怎么样。
—— 艾丽斯・马蒂森《写作课》
22.
完整的短篇必须有足够的事件支撑。不必轰轰烈烈,但数量要足够,不能让读者一眼看穿结局,还得让他们带着兴致读下去。这些事件虽然不一定对人物产生影响(尤其是那些从头到尾都没什么变化的人物),但一定会影响读者:看了开头,产生了心理预期;一路读下去,结局有时在意料之中
—— 艾丽斯・马蒂森《写作课》
23.
阅读是为了改变人生,为了培养和完善艺术创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样一来,在修改作品时你才能聆听到内心深处的声音:“不,这里还可 以更好”或“这样刚好”或“这里要慢下来--这里加速!”。
—— 艾丽斯・马蒂森《写作课》
24.
现实生活难免会在小说里留下零散随意的记忆。以现实生活为蓝本进行小说创作并没有错,不论是对现实生活进行微调,还是把现实生活完全推翻,或完全照搬,都是可行的。 但是,如果大量的创作都完全依托于现实生活,一会使作者显得胆怯和保守。二也会使得主题太过明确(作者本人的生活实际中的潜意识,如爸爸意味着伤害),三是写作会被激发创作的现实原型牵着鼻子走。 想真正掌握小说创作的方法,就要习惯用自己的想象力填补现实生活的空白。发挥想象力进行虚构,凭空想象出在现实生活中并未发生的故事,这样才能锻炼小说写作能力。一旦打破现实生活的束缚,灵感就来了。
—— 艾丽斯・马蒂森《写作课》
25.
有位悟性很高的学生在读了一部情节设置精巧、人物经历曲折的小说之后总结道:作家需要具备“虐待才智”。人物不断犯险、饱经沧桑,故事才好看。长篇小说尤其如此。但即使面对虚构的人物,绝大多数人还是不愿当虐待狂。
—— 艾丽斯・马蒂森《写作课》
26.
对作家而言,相较于学习创作方法,有意识地将所知所感运用到写作中更为困难。 在情感舒适区内创作,作品会因此缺乏事件的支撑,仅仅流于感情抒发。比如:某人心情不好――稍微好转――心情更差。 麻烦和冲突才是故事的灵魂。
—— 艾丽斯・马蒂森《写作课》
27.
如果写满字句的书稿是一只风筝,那倾泻而出的情感便如同天空中呼啸而过的狂风,我们需要一根线来牵引――同样,作家当然需要创作的自由,但也需要理性控制,二者缺一不可。
—— 艾丽斯・马蒂森《写作课》
28.
虚构是小说创作的核心技法,既可以凭空虚构出人物和情节,也可以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稍作加工,对话、时间、天气等,都可以是虚构的元素。
—— 艾丽斯・马蒂森《写作课》
点击下载
句子控App
,查看更多好句
TA的其他作品
《写作课》
※英语界小小说最高荣誉“小推车奖”得主、 《纽约客》 《纽约时报》撰稿人带你上一堂既有料、又有趣的写作课,以22年写作课导师经验告诉你:关于写作这件事,何为好,为何写不好,如何能写好。 ※在全民写作时代,每一个渴望写出好故事的人,都需要一个好“老师”。本书作者马蒂森拥有作家与写作课教师的双重身份,了解写作者最迫切的需要,书中所有指导性建议都来对真实作品的深入剖析,不似理论专著的枯燥,亦有深度与广度,兼具趣味性、文学性和实用性。 ※《出版人周刊》《图书馆杂志》《洛杉矶书评》《大西洋月刊》等多家媒体好评如潮,欧美文坛多位作家联袂推荐。 ・小红帽就该遇上大灰狼,学会制造麻烦 ・主线清晰大过锦上添花,不要舍本逐末 ・少一些心路历程,人物得行动起来 ・卖关子是一门学问,保持“不确定”的吸引力 ・克服对角色的保护欲,具备“虐待才智”
下载句子控App
随时随地发现好句
热门推荐
生日祝福语
五一劳动节文案大全,劳动人民最光荣!
巴金的名言
塞林格的名言
关于失恋分手的句子
关于童年的句子
《楚门的世界》的经典台词
《死亡诗社》的经典台词
《泰坦尼克号》的经典台词
《夜莺与玫瑰》
《平凡的世界》
《挪威的森林》
超燃高考励志文案
《女人致最好自己的句子》
可以用在作文里的名著优美段落
打动人心的品牌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