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控

美好句子一键收藏,永不丢失!

当前位置:

句子控

作者

老子
共收录330条的句子
相关作品: 《道德经》
简介: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有人说又称老聃。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著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精华是朴素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是为“反者道之动”,“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关于民众的格言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于他的身份,还有人认为他是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跟孔子同时,曾著书十五篇宣传道家之用;还有人认为是周太史儋(dān),生活在孔子死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
查看更多

点击下载 句子控App ,查看更多好句

图标

TA的其他作品

《道德经》

《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现今通行版《道德经》是曹魏时期王弼的注本,分上篇《道经》37章,下篇《德经》44章,共计81章,有学者认为这是附会“九九归一”的说法。关于其主要内容,众说纷纭,以下两种说法比较有代表性: 其一,它以道法自然为核心,阐述了如何让人们的个人修身达到少私寡欲、知足不辱等等境界,如何让人们的处世达到以柔克刚、不求而得、天人合一等等境界,如何让君主的治国达到为无为而治、德善德信而令百姓莫之令而自均等等境界,以至于如何用兵、如何让天地万物各展本性、并行不悖、即长且久等等境界。 其二,它主要阐述了天地的本源“道”,“道”是这个宇宙的最高存在,以“无”为本,以“有”为用,有无一体而衍生、主宰天地万物运行,“道者,虚极之妙用”。个人修身要虚无致静,才能“无”,进而可以无所不能、天人合一,治理国家要绝圣弃智、无为而治,对百姓实行“虚其心,实其腹”等政策而取得天下大治。 其中包含着丰富朴素的辨证法、有人认为它来源于《三易》等,但基本上所有的研究者都认可《道德经》是我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系统,微言大义,一语万端,当为“万经之王”。

下载句子控App

随时随地发现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