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纪弦(1913~2013.7月22日[1]),是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之一(另两位为覃子豪与钟鼎文),在台湾诗坛享有极高的声誉。纪弦不仅创作极丰,而且在理论上亦极有建树。他是现代派诗歌的倡导者,他主张写“主知”的诗,强调“横的移植”。诗风明快,善嘲讽,乐戏谑。他的诗极有韵味,且注重创新,令后学者竞相仿效,成为台湾诗坛的一面旗帜。
原籍陕西周至,生于河北清苑,原名路逾,笔名路易士、青空律。当代诗人,现代派诗歌的倡导者。
1924年定居扬州。1929年以路易士笔名开始写诗。1933年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举办画展。1934年创办《火山》诗刊,翌年与杜衡合编《今代文艺》。1936年支持戴望舒等创办《新诗》月刊,同年创办《诗志》,与《新诗》及吴奔星在北平编辑的《小雅》相互呼应,互登广告,成为当时南北鼎足而三的有影响的诗刊。与徐迟、吴奔星、施蛰存等人友善。此时诗作深受现代派的影响。抗日战争爆发后流转于汉口、长沙、昆明、香港等地,曾任国际通讯社日文翻译,主编《诗领土》。抗战胜利后始用纪弦笔名写稿。1948年由上海赴台湾,曾编辑《和平日报》副刊《热风》。1953年创办《现代诗》季刊,发起成立现代诗社,引起台湾诗坛关于现代诗的一次论争。1974年自台北市立成功高级中学退休,1976年赴美定居。
纪弦1913年出生于河北清苑县,1929年开始创作。他在上海以“路易士”为笔名发表作品,属于现代派的一员。1948年1月底他由上海迁徙至台湾,在诗人伊沙看来,纪弦对中国诗歌产生的巨大影响正始于此时。“在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他其实并不算特别重要,只属于现代派中的年轻人”伊沙说,“但他去了台湾之后,创办了《现代诗》诗刊,这是台湾第一个有现代诗追求的诗刊,他可以说是台湾现代诗的开山鼻祖。”
纪弦于1953年创办《现代诗》季刊,发出新诗再革命的先声,在台湾掀起了一场现代主义诗歌的运动,“他们的口号很明确,就是向波德莱尔以降的法国现代诗学习”伊沙说。在他看来,“五四”时期胡适、郭沫若缔造了新诗,到了1949年,新诗仅仅是到达了西方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诗歌的阶段,但当诗人开始准备走向现代主义时,却因为历史原因不得不中断。“当我们没有办法尝试世界诗歌潮流的时候,纪弦完成了我们没法完成的文学道路。”
伊沙认为如果说胡适、郭沫若开创了现代诗,艾青让现代诗更为本土化、更有时代感,纪弦则让中国的现代诗走进了现代主义,“他在整个中国文学史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他的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