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童的名言
共收录148条的句子
点击下载 句子控App ,查看更多好句
TA的其他作品
《河流的秘密》
本书是著名作家苏童散文随笔集。 分为二个部分,“记忆碎片”辑录苏童的童年生活、南方记忆,“文字生涯”则收录作家的创作感想、阅读所得;“生活传奇”以介于随笔与短篇小说的文字,描摹了市井俚俗、人生百态。 河床每天感受着河水的重量,可它是被水覆盖的,河床一直蒙受着水的恩惠,它怎么能泄露河流的秘密?河里的鱼知道河水的质量,鱼的体质依赖于河流的水质,可是你知道鱼儿是多么忍辱负重的生灵,更何况鱼类生性沉默寡言,而且孤僻,它情愿吐出无用的水泡,却一直拒绝与河边的人们交谈。《城北地带》
三只大烟囱是城北的象征。 城北的天空聚合了所有的工业油烟,炭黑和水泥的微粒在七月的热风里点点滴滴地坠落,香椿树街人家的窗台便蒙上黑白相杂的粉尘,如果疏于清扫,粉尘在几天内可以积存半寸之厚,孩子们往往误以为是一层面粉。而化工厂烟囱是一种美丽的桔红色,苯酐的刺鼻的气味环绕着烟囱的圆柱袅袅扩散,从化工厂门口走过的人们偶尔会仰视化工厂的烟囱,即使他们了解苯酐、樟脑或洗衣粉的生产过程,有时也难免产生一种稚气的幻觉,他们认为那是一只奇异的芬芳刺鼻的烟囱,它配制了所有空气的成分。 在这本书里,以死作为结局的人物太多了。他们的青春还来不及打开,就匆匆地走向生命的终点。也许,苏童认为不如此就不足以显示过去时代阳光的寒冷。与注重少年内心感爱的描摹的余华相比,一向以意象优美见长的苏童,更愿意借助一个个独立的形象,来实现自己已经实现或来不及实现的理想。据了解:苏童小时候是个好孩子,很难有过激的行动。但我知道,在一个类似城乡结合部的地方,苏童一定同我一样,经常为贫困、寒酸、愚昧的气息所困扰,脱身乏术,久而久之,竟迷恋起这股古怪而独特的味道来,以至于成年之后,在相对封闭、相对纯洁以至于相对单调的环境中,人竟会怀念起那些贫寒颓败的岁月。 “城北地带的气候暂时是凉爽的,但谁都知道雨季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的。下那么多的雨又有什么用?雨季一过炎热的夏天又将来临,年复一年,炎热的令人烦躁的夏天总是会来临的。”70年代那么多颓败而迷人的风景又有什么用?南方老街的“坏小子”们是不屑一顾的。他们需要的是高超的武艺,是征服美丽的女子,是要在街上称王称霸,是轰轰烈烈地奔赴死亡之约。要那么多的经历有什么用?花儿刚刚开放的时候最鲜艳,早放的花朵尽情呼吸吧!城北地带,飘荡多少花样年华? 于是,在《城北地带》中,人们不再为死亡而震惊,而是为那些那个年代特有的场景和细节所打动。比如,达生和叙德到双塔镇寻找武师不遇,达生的自行车坏了,一个人孤独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比如,美琪在临河的家门前剪螺蛳,胸口挂的一把钥匙迷人地晃动;又比如小拐被人欺负时,姐姐锦红挺身而出时那泼辣的模样;当然,还有叙德与金兰乘火车远去时从车上掉下的钥匙和达生为了准时到达群殴现场时所带的双猫牌闹钟。就是这些小东西让人不断地想起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时代,又爱又恨的地方。那个让人在现实中早已逃离、在回忆中却不断返回的所在。苏童,人们欣赏你凭吊匮乏时代的姿态,为内心而写作的人快乐无比。《妻妾成群》
《妻妾成群》是作家苏童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集,该书中一个男人娶了四个女人做太太,四个女人齐拴在一个男人的脖子上,互相争宠,像一棵濒临枯萎的藤蔓在稀薄的空气中相互绞杀而争得那一点点空气。《妻妾成群》被改编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导演,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 妻妾成群的时代背景是中国1920年代北洋军阀混战至第一次国共内战前夕之间的几年。19岁的颂莲,在父亲去世后家道中落,被迫嫁给某富有人家陈姓家族作四太太,如同家族中的第四个女主人。刚嫁进这个富有的大宅院时,她受着有如王室的待遇,接受舒适的锤脚,当她的丈夫,大宅院的主人,夜晚留宿她的房间时,门前便会挂着红灯笼。然而,颂莲很快的发现,并非所有的太太们都能接受到同样的奢华待遇。事实上,是主人每天决定要在哪一个太太的房间过夜,在哪个房间前点灯笼,享受脚底按摩,让这位太太决定餐点,让她得到仆人们的尊敬与服侍。这里的竞争不断,四位妻子不断去争夺丈夫对自己的注意和感情,虽然大太太的竞争没有这么多。 在这大家族,陈老先生每晚都找不同的太太过夜,以大红灯笼为标。“点灯的选择”代表那位太太受宠幸,她也因此得势,会受到其他人的尊重。在现代角度,这也代表古代女性地位的不平等。《碧奴》
在《碧奴》中,苏童带我们回到了遥远的古代,以其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重现了一幕幕令人目眩神迷而又精心动魄的精彩场景――为了生存而练就九种哭法、送寒衣前为自己举行葬礼、装女巫吓走顽童、被当作刺客示众街头、众青蛙共赴长城……小说中,碧奴的坚韧与忠贞击退了世俗的阴谋、人性的丑恶,这个在权势压迫下的底层女子以自己的痴情、善良在沧桑乱世中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传奇。 在书中,苏童将一个经典的,用眼泪灌注的神话,用曼妙的语言,演绎得魔幻动人。 这里的人们不允许哭泣 书的开篇就说到了对眼泪的禁锢:“北山下的人们至今不能哭泣。哭泣的权限大致以年龄为界,孩子一旦学会走路就不再允许哭泣了,一些天性爱哭的孩子钻了这宽容的漏洞,为了获得哭泣的特权,情愿放弃站立的快乐。” 于是,母亲借助巫术让婴儿立刻停止哭泣而沉沉睡去;女孩子除了眼睛,根据各自的生理特点,动用了各种人体器官引导眼泪,眼泪便独辟蹊径,流向别处去了。家住北山下的碧奴灿烂如花,她是用头发来哭泣的,而且哭得不加掩饰。她的头发整天湿漉漉的,双凤鬟也梳得七扭八歪,走过别人面前时,大家都躲得远远的。 从头发中流出的泪水,一路陪伴碧奴,直到丈夫失踪,她的眼泪一直流到了山外,更多人知道了忧伤的碧奴,而她的脚趾也开始哭泣。 青蛙的前身是一个盲妇人 碧奴去河边雇马找寻失踪的丈夫,却被一只青蛙一路追随,而她无意中发现青蛙的前身竟然是一个盲妇人,而这个盲妇人曾经划着木筏顺流而下,沿河寻找她失踪的儿子。她凄惨的叫声吵醒了河两岸寂静的黎明,那令人惊恐的声音预示着末日的迫近,果然洪水很快到来,盲妇人被冲得不知去向。 碧奴揣着那只瞎眼的青蛙去北方寻夫,她们都要找到心爱的人,之后经历了很多故事,也有了后来众青蛙共赴长城的壮观景象。碧奴为自己举行葬礼 碧奴和青蛙历尽千辛万苦,一路上经历了鹿人和马人阻挠,后来在一个男孩的监督下,要亲自为自己掘一方坟墓:“碧奴端详着那棵松树下草草划出的墓线,依稀看见死神在那个方框下欠起了身子,焦灼地等待着她。”于是放声大哭,乌黑的头发开始放肆地呜咽。哭完以后,碧奴和男孩开始讨论到底把自己埋在何处才合适,此时青蛙不知去向。 《碧奴》则用她和她的眼泪,变成了一部苏童的神话时代百科全书。《你为何对我感到失望》
著名作家苏童先生的散文作品集,这些作品非常平实,有关于中国市井的人与事,有关于读书写作的评论,有关于社会现象的评论。虽说旧作较多,但是苏童先生的散文读来让人感到亲近、自然,同时带着细腻丰富的情感。下载句子控App
随时随地发现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