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人大全

欧阳修

标题包含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欧阳修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欧阳观曾任绵州推官。欧阳修四岁时丧父,家境贫寒,母亲郑氏以荻画地教他识字。欧阳修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擅长文学创作。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欧阳修进士及第,历任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等职。期间,他与梅尧臣、苏舜钦等人结成诗文唱和团体,提倡古文运动,反对骈文,使宋代散文逐渐摆脱浮华之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庆历三年(1043年),欧阳修参与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积极推行改革措施。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阻挠,新政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庆历五年(1045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在滁州期间,他写下了著名的《醉翁亭记》等名篇。 皇祐元年(1049年),欧阳修回朝任翰林学士,先后担任开封府尹、礼部尚书等职。嘉祐二年(1057年),他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科举考试,选拔了一批有才华的人才,如苏轼、苏辙、曾巩等,对北宋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嘉祐六年(1061年),欧阳修拜枢密副使,次年升任参知政事,成为朝廷重臣。在此期间,他积极参与政治事务,为国家治理出谋划策。 熙宁四年(1071年),欧阳修因与王安石变法意见不合,辞官回乡,次年病逝于颍州,享年六十六岁。谥号文忠,追赠太师、楚国公。 欧阳修一生著作丰富,诗、词、散文均有很高成就。他的散文简洁明快,富有哲理;诗歌清新自然,具有民歌风味;词作婉约豪放兼具,开创了豪放派词风。此外,他还主持编纂了《新唐书》《新五代史》等重要史书,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