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箕(1090-1162),字习之,号种春子,南宋文人。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的一个书香门第,是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刘安世的侄子。
刘学箕年轻时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擅长诗词歌赋。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上担任了一些小官职,如县丞、主簿等,但政绩并不显著。
在政治上,刘学箕主张抗金,反对和议,与当时的权臣秦桧政见不合。因此,他在仕途上并不得志,多次被贬谪。然而,这并没有影响他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和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在文学创作方面,刘学箕以诗词著称,他的诗才横溢,作品丰富多样,题材广泛,既有描绘自然风光的山水诗,也有抒发个人情感的诗篇。他的词作也颇具特色,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刘学箕晚年辞官回乡,过着隐居生活。他在家乡建了一座“种春园”,自号“种春子”,寓意着对春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在他的晚年生活中,他仍然坚持写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总的来说,刘学箕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的诗词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后人所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