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224年-234年),字叔夜,是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文学家、音乐家和哲学家。他生于魏国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家族世居魏晋士族豪门。
嵇康在少年时期,便才华横溢。他的文学才能尤为突出,所作诗文沉郁典雅,深受时人赞赏。他还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尤擅琴艺,据《晋书·嵇康传》记载,他“长不逾中,而才秀人伦”。当时著名的文人阮籍对其才华颇为推崇。
嵇康崇尚老庄之道,尤其主张道家的自然无为,排斥名教礼法。这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多有体现,如《养生论》等篇。他还注重个体修身养性,提倡亲近自然,追求内心宁静。
在政治上,嵇康并没有显著的作为。不过他身处三国乱世,对于国家政治有着自己的见解。他曾出任过郎中、中散大夫等官职,但并不热衷名利,后来辞官回乡,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研习学问。
嵇康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与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并称“竹林七贤”,他们志趣相投,常常聚在一起弹琴赋诗,畅叙幽情,演绎了一段文坛佳话。嵇康还与吕安是好友,两人相交甚深。然而后来吕安被其兄吕巽诬陷,嵇康义愤填膺,挺身相助,结果反遭构陷,最后被曹操之子曹爽杀害。临刑前,嵇康神色坦然,弹奏了一曲《广陵散》,完成了生命的绝唱。
总的来说,嵇康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在文学、音乐、哲学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重要地位的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