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浪淘沙·其三

标题包含
浪淘沙·其三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朝彭城人,是唐代中期的著名文学家、哲学家。他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刘禹锡在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屯田员外郎等职。...查看更多
斯巴达贰代
去完善

译文
汴河的水向东流逝,虎纹般的波光粼粼, 清澈的淮水拂晓时显得如同鲜嫩的鸭头。 你看那渡口边淘沙的地方, 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渡过了人间岁月。
斯巴达贰代
去完善
释义
《浪淘沙·其三》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词。以下是注释: 1. 汴水:古河名,源于河南荥阳,至江苏徐州汇入泗水。这里指汴河。 2. 虎眼文:形容水流湍急的样子。虎眼,比喻水流如虎之眼般犀利。 3. 清淮:淮河,源出河南桐柏山,流经安徽、江苏等地,最后汇入长江。 4. 鸭头春:形容春天的景象。鸭头,借指春天鸭子戏水时的景色。 5. 渡口:河流沿岸供人渡河的地方。 6. 淘沙:古代一种水上交通方式,通过人工疏导河道来运送人员和货物。
斯巴达贰代
去完善
赏析
《浪淘沙·其三》是一首描绘黄河岸边景象的诗歌。诗人以汴水和清淮为背景,形象地描绘了河水东流的情景。"虎眼文"和"鸭头春"分别形容河水的波涛汹涌和两岸春天的美景。最后一句则表现了诗人对世间人事无常的感慨,以渡口淘沙作为象征,寓意着人生的起伏与变化。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思考。
斯巴达贰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浪淘沙·其三》是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被贬官至朗州时所创作的。此时,刘禹锡已经54岁,经历了数次起起落落的宦海沉浮。他的诗才横溢,却屡遭打压,曾两度被贬谪至岭南,人生遭遇极为坎坷。然而,他并未因此消沉,反而在逆境中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这一时期,唐朝社会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衰落阶段,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尽管刘禹锡身在江湖,但他的心中始终牵挂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在他的诗歌中,时常流露出对国家和民生的关切之情,以及对正义事业的执着追求。
斯巴达贰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