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标题包含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朝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誉为“诗史”。 杜甫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曾担任过官职。他自幼学习儒家...查看更多
毛里求刺
去完善

译文
五夜的滴漏之声催促着黎明的到来,九重的春光让桃花像喝醉了般艳丽。阳光下的旌旗微微摆动,犹如游动的龙蛇,宫殿的风轻抚着燕雀展翅高飞。早晨的朝会结束后,官员们带着满袖的香气离散,诗人则挥毫成章,如珠宝般熠熠生辉。要了解掌管朝政者的美好,只需看看那池塘上如今已有凤凰的羽毛(指有才干的人)。
毛里求刺
去完善
释义
"五夜漏声催晓箭":漏壶滴水和夜交替时的声音催促着黎明到来。 "九重春色醉仙桃":形容皇宫春天的景色如同仙桃一般令人陶醉。 "旌旗日暖龙蛇动":太阳照射在军旗上,旗帜上的龙蛇图案仿佛在舞动。 "宫殿风微燕雀高":微风拂过宫殿,燕雀在高空中飞翔。 "朝罢香烟携满袖":从朝廷开完会后,袖子里都装满了香炉里的烟尘。 "诗成珠玉在挥毫":诗人吟咏出华美诗篇的时候,就像是挥洒珠玉般顺畅自如。 "欲知世掌丝纶美":想了解世间谁掌控丝纶之美。 "池上于今有凤毛":指当今池塘边的凤凰羽毛般的优秀人才。
毛里求刺
去完善
赏析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应制诗。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朝会的庄重气氛,同时也颂扬了皇家气象的壮丽。 首联“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通过五更天的时间节点以及春色的形象比喻,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庄严和富丽堂皇。夜晚的五更时分,漏壶声声仿佛催促着时光流转;而皇宫里的春色如同醉人的仙桃,充满了令人陶醉的气息。 颔联“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则是通过风和日丽的场景描绘了朝廷的繁荣景象。太阳照在飘扬的旌旗上,犹如龙蛇舞动;宫殿之间,风轻云淡,燕雀翻飞,一派和谐静谧的景象。 颈联“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则是对诗人贾至才华的赞美。朝会结束后,诗人将满袖的香烟带走,同时也将满腹的才情融入诗篇之中,挥洒自如。 尾联“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寓意着诗人贾至所具有的丰富知识和才情如同凤凰一样美好。而诗人通过与他的交流,也领略到了那如凤凰羽毛般美丽的才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早朝大明宫的描绘,展现出了诗人对朝廷繁荣昌盛的欣喜之情以及对诗人贾至才华的钦佩与赞誉。
毛里求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此时的杜甫已经历经战乱,漂泊他乡,在明州(今宁波)度过了一段艰辛的生活。然而在这个时期,他却见证了唐朝政治生活的逐步稳定,并与其他文人相互切磋、交流诗歌技艺。 在这个时间段里,国家经历了安史之乱,京城长安被叛军攻陷,皇帝仓皇西逃,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到了至德二年,形势已经有所好转,杜甫在江东听到了收复长安的喜讯,虽然自己仍流寓外地,但他的心情变得较为开朗。 面对这种时代的巨变,他既感叹国家的苦难,又对复兴充满了希望,遂将感慨化为诗歌,借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之情。
毛里求刺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