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细雨斜风作晓寒。
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人世间最有滋味的,莫过于这份清淡而纯粹的欢喜。

去完善
释义
雪沫乳花:形容茶汤上的白色泡沫;午盏:中午饮茶的茶杯;蓼茸:嫩蓼草;蒿笋:春天的竹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清晨的画卷。上片写景,从细雨斜风到淡烟疏柳,再到河流的悠长,展现了自然的静谧与柔美。下片由景及情,通过描写茶盏与春盘中的小物,将生活的雅趣融入其中,最终以“人间有味是清欢”点明主旨。全词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淡远悠长,表达了诗人在逆境中依然能体味生活之美的豁达情怀。这种“清欢”不仅是对自然的热爱,更是对人生的一种深刻领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浣溪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著名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左右,此时的苏轼已经离开京城,被任命为杭州知府。在这段时间里,苏轼经历了官场上的起起落落,心情颇为复杂。
在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场政治变革对北宋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保守派的苏轼,对此并不完全赞同,他认为新法过于激进,可能导致民生困苦。因此,他在官场上屡次上疏反对,最终导致了被贬离京的命运。
尽管如此,苏轼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在《浣溪沙》一词中,他以清新的笔调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词展现了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