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宫辞
汉武清斋夜筑坛,自斟明水醮仙官。殿前玉女移香案,
云际金人捧露盘。绛节几时还入梦,碧桃何处更骖鸾。
茂陵烟雨埋弓剑,石马无声蔓草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汉武清澈宁静的夜晚修建祭坛,他亲自取了明水来祭奠神仙宫。大殿前的仙女们正移动着供香之案,天上的金人托着露盘从云端降临。红色的符节在何时才能回到梦境中?碧桃又在哪一片天空上引导鸾凤飞翔?茂陵在烟雨蒙蒙中埋葬了弓和剑,石刻的战马已不再发出嘶鸣,荒凉的蔓草显得寒气逼人。

去完善
释义
1. 汉武:指汉武帝刘彻。
2. 清斋:指清净的地方,这里指宫殿前的广场。
3. 夜筑坛:晚上搭建祭坛。
4. 明水:清澈的水,这里用来祭祀。
5. 醮仙官:举行仪式来祈求神仙的保佑。
6. 玉女:神话传说中仙女的称谓,这里指宫女。
7. 移香案:移动祭祀的香案。
8. 云际金人:云端的金像。
9. 捧露盘:手捧露水。
10. 绛节:红色的符节,这里代指仙人。
11. 碧桃:指仙桃。
12. 骖鸾:驾乘鸾鸟。
13. 茂陵:汉武帝陵墓所在地,在今陕西兴平县东北。
14. 弓剑:武器,这里指汉武帝陵墓中的遗物。
15. 石马:陵墓前的石雕马。
16. 蔓草寒:形容杂草丛生的荒芜景象。

去完善
赏析
《汉武宫辞》描绘了汉武帝在清斋之夜修建祭坛,自己斟酌祭拜仙官的场景。诗中呈现的宫殿玉女、云际金人以及祭祀物品都透露出一种神秘的氛围。诗人通过“茂陵烟雨埋弓剑,石马无声蔓草寒”两句收尾,暗示了汉武帝那曾经的英勇事迹与辉煌时代已经消逝在漫长的历史之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汉武宫辞》是唐代诗人薛逢的一首古体诗,描绘了汉代宫殿的壮丽景象以及汉武帝一生的事迹。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玄宗时期(712-756年),此时唐朝正处于繁荣盛世,经济文化空前繁荣,诗歌艺术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薛逢生活的时期,他亲眼目睹了唐朝的盛世景象,同时也见证了皇帝的昏庸无能。这可能使他产生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关注,从而创作出这首既赞美古代帝王的雄才大略,又揭示其人生悲剧的诗篇。
在薛逢所处的时代,社会风气崇尚文学才华和建功立业。许多文人志士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然而,这种风气也导致了人们过分追求名利,忽略了道德修养和人性本质。薛逢可能借此诗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忧虑和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