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兰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松柏与翠萝在寒冷中挺立,白日即将消逝,江河与山色也显得黯淡。幽静的小路上没有人迹,只有这些花草独自盛开着,它们的哀愁与孤寂又能向谁诉说呢?似乎它们只能与梅花相互倾诉了。然而,仍然有探寻美景的伴侣。刻意去闻这些花香的时候,它并不那么浓郁,而当你无心留意时,那香气却自然弥漫在你身边。

去完善
释义
【松竹翠萝寒】: 松竹, 松树和竹子,象征着高洁的品质;翠萝, 绿色藤蔓。这句描绘了春天寒冷的环境中,松树、竹子与绿色藤蔓共存的景象。
【迟日江山暮】: 迟日, 春日;江山, 江河与原野。这句描绘了春天的傍晚时分,江河与原野笼罩在一片暮色之中的景象。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幽径, 寂静的小路;独, 单独;芳, 芳香。这句描述了寂静的小路上兰花独自散发芬芳,但无人能欣赏,只能将这种遗憾倾诉给谁。
【似共梅花语】: 似共, 好像在与……一起;梅花, 指梅花的话语。这句表达了兰花的芬芳似乎在与梅花的话语相呼应。
【尚有寻芳侣】: 尚, 还;有, 有;寻芳侣, 寻找花香的人。这句意味着还有人在寻找兰花这种美好的事物。
【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着意, 特意;不肯香, 不愿散发出香味;无心处, 无意间。这句诗意为当人们特意去闻兰花时,它不愿散发香气;但在人们不经意间,却能闻到它的香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通过描绘松竹、翠萝、江山等自然景物,展现了兰花孤寂而坚韧的品质。前两句“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描述了在寒冷的环境中,兰花的美丽依然绽放。接下来的“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表达出兰花的孤独与无奈。上片结句“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则暗示兰花的内涵和梅花的相似性,虽然身处困境,但依然有寻找美好生活的伴侣。最后两句“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则表达了兰花的美是自然的流露,刻意去寻求反而无法闻到其香气,只有心无杂念时才能感受到它的美好。整首词借兰花之美寓意人生的态度和境界,使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卜算子·兰》这首古诗出自宋代词人曹组之手。曹组在宋徽宗宣和年间(公元1119年至1125年)活跃于词坛,他以才情出众而闻名于世,然而一生并未取得功名,这使他对世态炎凉有着深刻的体会。
在那个时期,北宋朝廷的腐败、外患的困扰以及民间疾苦使得许多人对现实生活感到悲观失望。曹组虽然身处这样一个时代,但他仍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他借物抒情,通过赞美兰花的高洁品质来抒发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情操的执着追求。
在这首词中,曹组以“一径香风吹绣户”开篇,描绘了兰花的香气扑鼻而来,紧接着又以“独立幽闺”表达了兰花的孤高清雅。最后一句“群芳终让君”则表达了曹组对兰花的赞美,认为在众多花卉中,只有兰花才能堪称王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