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孝子黯复仇
十年心事苦,惟为复恩仇。
两意既已尽,碧山吾白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十年的内心挣扎苦涩无比,只为报答恩情、解决仇怨。如今恩怨已经消散,我如青山一般安稳度过余生,直至满头白发。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董孝子:指董黯,古代著名的孝子。
2. 黯复仇:表示董黯为母亲复仇的故事。
3. 十年心事苦:形容董黯为了复仇付出多年的努力。
4. 惟为复恩仇:表达董黯只为复仇而付出一切。
5. 两意既已尽:表示董黯的仇恨和孝心都已经得到实现。
6. 碧山吾白头:表示董黯在完成了复仇的心愿后,已经满头白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孝道、恩怨和坚韧精神的赞美。“十年心事苦”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内心的沉重压力和对复仇的执着追求。“惟为复恩仇”则揭示了主人公唯一的心愿就是为自己的父亲复仇,展现出他对家族荣誉的深深珍视。
而“两意既已尽,碧山吾白头”则意味着当主人的复仇心愿达成之后,他会选择隐居山林,不问世事,宁愿终老山林以成全自己的高尚品质。这句诗不仅是对主人公品质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一种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董孝子黯复仇》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所作,创作于天宝年间(742-756年)。这一时期正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国力鼎盛,但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渐加剧。贺知章当时已经位居高位,曾任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太子宾客等职,但他的诗歌作品却表现出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在诗中,贺知章以董黯复仇的故事为主线,表达了孝道的重要性和正义的价值观。当时唐朝社会虽然繁荣昌盛,但在一些偏远地区仍然存在贫困和纠纷的问题。贺知章通过这首诗呼吁人们关注这些现实问题,弘扬孝道和正义精神,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