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但愿这些美好的佳人能够彼此相守,直到千年之后。

去完善
释义
彩线:端午节时系在手臂上的五彩丝线,用以避邪;小符:端午节挂在发髻上的符咒,用以祈福;绿云鬟:形容女子乌黑浓密的头发。

去完善
赏析
此词开篇便以“轻汗微微透碧纨”勾勒出一幅夏日美人图,细腻地描写了女子肌肤微汗、衣饰轻薄的柔美形象。接着,“明朝端午浴芳兰”点明时间背景,为全词注入了浓厚的节日氛围。“流香涨腻满晴川”则进一步渲染场景,将视觉与嗅觉结合,令读者仿佛置身于香气四溢的端午清晨。
下片转入具体的节日习俗描写,“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通过色彩鲜明的画面展现女子精心打扮的模样,既体现了端午的传统风俗,又凸显了女性的娇美与灵巧。最后一句“佳人相见一千年”升华主题,表达了对青春永驻、情谊长存的美好祝愿。
整首词语言清丽婉约,意境优美动人,不仅记录了宋代端午节的独特风情,更寄托了作者对生活幸福安康的深切期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浣溪沙》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075年左右,正值北宋仁宗至和、嘉祐年间。在这个时期,苏轼历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等重要职务,对民间疾苦有着深入的了解。他积极推行新法,力图改革社会弊端,但同时也受到了一些保守派的排挤。
在时代背景下,北宋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然而,王安石变法在带来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引发了新旧党争。苏轼身处其中,既要为民众谋求福祉,又要应对朝廷中的政治斗争,这使得他的心境复杂而矛盾。这种矛盾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映。

去完善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