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湘中作

标题包含
湘中作
湘流绕南岳,绝目转青青。 怀禄未能已,瞻途屡所经。 烟屿宜春望,林猿莫夜听。 永路日多绪,孤舟天复冥。 浮没从此去,嗟嗟劳我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世称“张曲江”。他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名相。 张九龄出身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查看更多
Sylvia湫
去完善

译文
湘江环绕着南岳衡山,举目望去,满眼都是青翠的景色。内心追求名利无法止息,每次行走在这路上都经过多次选择。烟雾弥漫的小岛春天时宜于登高望远,林中的猿猴在夜里啼叫,让人不能入睡。未来的道路有诸多选择和纷繁复杂的思绪,孤独的小船在天色昏暗的江面上漂浮。在此之后的生活如同随波逐流,真让人哀叹不已,身心俱疲。
Sylvia湫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湘流:湘江的水流。 2. 南岳:五岳之一的衡山,位于湖南省中部。 3. 绝目:指极目远望。 4. 青青:指草木青葱。 5. 怀禄:心怀俸禄,指关心生计。 6. 瞻途:望着道路,指行旅。 7. 烟屿:烟雾笼罩的小岛。 8. 春望:春天的景象。 9. 林猿:树林里的猴子。 10. 莫夜:夜晚。 11. 永路:漫长的路途。 12. 日多绪:日子越来越艰难。 13. 孤舟:孤单的船只。 14. 天复冥:天空又暗下来。 15. 浮没:指被江水淹没。 16. 嗟嗟:感叹声。 17. 劳我形:劳累我的身体。
Sylvia湫
去完善
赏析
《湘中作》描绘了诗人乘船沿湘江而行,观赏沿途的风景,感受春光和夜景的美丽与宁静。首联“湘流绕南岳,绝目转青青”写湘江环绕着南岳衡山,放眼望去一片青青的景色。颔联“怀禄未能已,瞻途屡所经”点明此次行程的目的是为了谋取官职,却屡屡受挫。颈联“烟屿宜春望,林猿莫夜听”是写所见之景:春天烟雾弥漫的小岛,夜晚猿猴啼哭的森林。这两句诗展示了自然环境的宁静与和谐。尾联“浮没从此去,嗟嗟劳我形”表达了诗人对未来之路感到迷茫,感叹人生道路的艰辛。整首诗通过写行船沿途所见,表达了诗人追求理想时内心的矛盾与忧虑。
Sylvia湫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湘中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在安史之乱期间所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战乱中的所见所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在创作《湘中作》时,张九龄已经退居在家,但仍然关心国家大事。此时,安史之乱已经爆发,大唐盛世渐行渐远。战乱使得民生疾苦,人民流离失所,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景象已不复存在。 在这首诗中,张九龄以“独棹依蘋渚,空江正落霞”开头,描述了战乱中人们孤独无助、哀鸿遍野的场景。接着,他以“阴云迷岭外,滩水滞行鲨”来形容战争带来的灾难和痛苦。最后,他以“叹此南北岸,流潦浩无涯”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期待和平的心情。 总的来说,《湘中作》是张九龄在安史之乱期间,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思考的体现,反映了诗人在乱世中的忧国忧民情怀。
Sylvia湫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