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曲
美人何荡漾,湖上风日长。玉手欲有赠,裴回双明珰。
歌声随绿水,怨色起青阳。日暮还家望,云波横洞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美丽的女子在湖面荡漾,享受着湖上的风和阳光。她想要赠送礼物,却迟迟无法决定选哪一对明亮的耳坠。她的歌声随着绿水飘散,幽怨的情绪在阳光下显得尤为明显。当太阳即将落山时,她回到了家中,目光所及之处都是那如同波光粼粼的云彩装饰着的洞房。

去完善
释义
1. 荡漾:在此处指人在水中或水旁轻飘荡漾的样子。
2. 湖:这里指的是美丽的湖泊。
3. 风日:风和阳光,也形容美好的时光。
4. 玉手:形容女子的双手洁白如玉。
5. 欲有赠:想要赠送礼物。
6. 裴回:徘徊、犹豫不决。
7. 双明珰:古代女子常佩戴的一种饰物,明珰是明光璀璨的耳坠。
8. 绿水:清澈的水,在此处象征生活平静美好。
9. 青阳:春天的阳光,象征美好时光。
10. 日暮:太阳即将落下的时刻,表示一天即将结束。
11. 云波:水面反射的云影,在这里寓意女子心中的波澜。
12. 洞房:深邃的内室,一般用来比喻婚姻爱情。

去完善
赏析
《江南曲》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景,展现了古代女子的婉约之美。诗中的"荡漾"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女子在水中翩翩起舞的优美姿态,以及湖上风和日丽的美好风光。而"玉手欲有赠,裴回双明珰"则表现了女子欲赠明珠又犹豫不定的心情。
接着,"歌声随绿水,怨色起青阳"传达出女子歌声动听但略带哀怨的情感,宛如绿叶上的露珠一般晶莹剔透却又带着一丝无奈。结尾两句"日暮还家望,云波横洞房"以日落为背景,营造了一种深沉、宁静的氛围,暗示着女子对家的渴望和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南曲》是唐代诗人刘昚虚创作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玄宗时期(712-756年),这是一个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刘昚虚作为一位有才华的文人,游历了江南各地,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和独特的风土人情。他在这首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如“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体现了江南水乡的秀丽风貌。
此外,这个时期的唐朝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江南地区,由于交通便利和丰富的资源,成为了唐朝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刘昚虚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对江南水乡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