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山中酬杨补阙见过

标题包含
山中酬杨补阙见过
日暖风恬种药时,红泉翠壁薜萝垂。 幽溪鹿过苔还静,深树云来鸟不知。 青琐同心多逸兴,春山载酒远相随。 却惭身外牵缨冕,未胜杯前倒接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钱起(约722年-约780年),字仲文,一字文房,唐朝诗人,吴兴人。他是唐代宗时期的重要文人,与韩翃、卢纶、吉中孚等人并称“大历十才子”。 钱起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钱挺是唐玄宗时期的进士。钱起年...查看更多
属蛇
去完善

译文
阳光温暖微风轻拂的时节,正是种植药材的时候,清泉与翠绿的山壁间挂着茂盛的薛萝藤蔓。 静谧的溪流上,一只小鹿踏过青苔,依然保持宁静;茂密的树林里,云朵飘然而至,连鸟儿都未曾察觉。 那些志趣相投的朋友总是乐在其中,春日里的山林和美酒总是与他们形影不离。 遗憾的是,我身上缠绕着世俗的束缚,并不如朋友们那么自在,饮完酒后连帽子都戴不稳了。
属蛇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山 中:即指诗人在山间隐居生活的地方。 2. 杨补阙:诗人钱起的友人,补阙是一种官职,主要负责对国家政事进行查漏补缺。 3. 日暖风恬:形容阳光温暖、微风轻拂的环境。 4. 种药时:指在春天播种药材的时节。 5. 红泉:红色的泉水。 6. 翠壁:绿色的峭壁。 7. 薜萝:一种藤蔓植物,常用来比喻隐逸的生活。 8. 幽溪:幽深的溪流。 9. 鹿过:比喻山林的宁静。 10. 青琐:古代宫殿门窗上的装饰图案,这里指朝廷。 11. 同心:志同道合的朋友。 12. 逸兴:超脱世俗的兴致。 13. 春山载酒:在春天的山中载着美酒。 14. 未胜:比不上。 15. 牵缨冕:指担任官职。 16. 倒接䍦:一种古代的枕头,这里代指醉酒的状态。
属蛇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山中隐居生活的诗篇,诗中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享山间美景、脱离世俗纷扰的愉悦心情。 首联描绘了春天的山林景象:风和日丽,溪水清澈,崖壁间生长着繁茂的藤蔓。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表现出春天山中的美好景致,为后面的活动提供了背景。 颔联和颈联分别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在山中游玩的场景:幽静的溪流上,鹿群走过,苔藓随之安静下来;高大的树木之间,云雾缭绕,鸟儿在其中穿梭而不知其所来。这些生动的画面,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闲适生活。 尾联则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尽管自己身在官场,但因心系山水之乐,故深感无法全身心投入世俗事务。这表明诗人虽然身处朝堂,但心在江湖,向往的是无拘无束的生活。 整首诗将春天山中的景色、诗人的隐逸之情以及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融为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属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中酬杨补阙见过》是唐朝诗人钱起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钱起担任秘书省校书郎期间。在这段时间里,钱起的生活相对安定,他的诗歌创作也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首都长安,成为了世界著名的国际大都市。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墨客们纷纷投身于文学艺术的创作,唐诗的繁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钱起作为这个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钱起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与世无争、隐逸山林的思想,这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密切相关。在唐代,士人阶层普遍崇尚道家文化,追求精神上的超脱和自由。钱起也不例外,他渴望远离尘嚣,过上恬静安逸的生活。然而,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文人,他又不能完全脱离现实,所以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期待。 总的来说,《山中酬杨补阙见过》这首诗反映了钱起在天宝年间的生活经历和精神追求,同时也展现了当时文人墨客们的精神风貌和社会风貌。
属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