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寄杜二拾遗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今我虽衰老,却仍忝居高位,实在惭愧于你们这些漂泊四方、志行高洁之人。

去完善
释义
龙钟:形容年迈体衰;二千石:汉代官职名,这里借指高官厚禄。

去完善
赏析
全诗以“人日”为契机,抒发了诗人对友人杜甫的深切怀念以及对自己人生境遇的复杂感慨。开篇点明题旨,“遥怜故人思故乡”一句既包含对杜甫的关怀,也暗含自己对家乡的思念。接着通过“柳条弄色”“梅花满枝”的意象,将情感推向高潮,景物虽美,但都化作愁绪。下半部分转入自我反思,从“身在远藩”到“龙钟还忝”,表达了壮志未酬的无奈与悲凉。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情深,既有个人命运的叹息,也有对时代动荡的隐忧,堪称唐诗中友谊与乡愁交织的经典之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的人日(正月初七),正值安史之乱刚刚平息,大唐江山满目疮痍之时。高适当时已步入晚年,身居高位却心忧天下。他与杜甫虽为挚友,但因战乱阻隔多年未见。人日这天,诗人遥想杜甫仍漂泊西南,栖身草堂,不禁感慨万千。在自身宦海沉浮、壮志难酬的悲凉心境下,写下这首寄赠之作。诗中既有对故友的深切思念,也饱含着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人生无常的叹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