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邹明府游灵武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经在西畿县做县令,任职三年马儿依旧瘦弱。因债务繁多而变卖宝剑,卸任时却满载诗书而归。边境雪地掩埋了来时的脚印,林间风声穿透薄衫。在灵州听闻黎明号角,客人尚未开启房门。

去完善
释义
1. 曾宰西畿县:这里指邹明府曾在西畿县担任县令。
2. 三年马不肥:表示他在任期间生活清苦,无暇照顾自己的坐骑。
3. 债多平剑与:意为他为了偿还债务,不得不卖掉随身佩剑。
4. 官满载书归:形容他卸任时行李中满是书籍。
5. 边雪藏行径:说明他行进在边疆地区,足迹被积雪覆盖。
6. 林风透卧衣:林间风声穿透了他的衣物,凸显环境的寒冷。
7. 灵州听晓角:清晨在灵州听到号角之声。
8. 客馆未开扉:客舍的门还未开启。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送别朋友邹明府游历灵武的诗歌。全诗以简洁的文字,塑造了一个清廉正直、学识渊博的官员形象。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一句,通过叙述邹明府在西畿县的任职经历,以及他连续三年都没有让坐骑变得肥胖这一细节,展现了这位官员的勤俭和廉洁。
“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则进一步刻画了邹明府的形象。他因为债务而不得不变卖佩剑,但离开时却带着满满的书籍,体现了他对知识的热爱和对教育的重视。
接下来的两句“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描述了邹明府前往灵武的路途艰辛,风雪交加,但他依然坚持前行,表现出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品质。
最后两句“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通过描绘邹明府在灵州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在清晨还未开启的门扉中倾听号角的场景,展现了他的勤奋和敬业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邹明府游灵武》是唐代诗人贾岛在贞元十年(794年)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时的贾岛已是中年人,离开家乡,四处漂泊,经历了很多人生的艰辛。他曾在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中,后来被任命为遂州长江县主簿。虽然他的官职低微,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渴望实现自己的抱负。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唐代中晚期,当时的社会矛盾逐渐加剧,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然而,贾岛在这首诗中并没有直接描绘这些社会问题,而是通过描绘邹明府的离愁别绪,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和祝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