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残萼梅酸,新沟水绿,初晴节序暄妍。
独立雕栏,谁怜枉度华年。
朝朝准拟清明近,料燕翎、须寄银笺。
又争知、一字相思,不到呤边。
双蛾不拂青鸾冷,任花阴寂寂,掩户闲眠。
屡卜佳期,无凭却恨金钱。
何人寄与天涯信,趁东风、急整归船。
纵飘零,满院杨花,犹是春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梅花凋谢,柳枝嫩绿,春天阳光明媚。
独自站在栏杆旁,谁怜惜你白白度过青春。
每天期待着清明临近,燕子啊,你得带着我的思念飞翔。
谁知道,我的思念如此深沉,无法用文字表达。
你的眉毛如青鸾般冷峻,任凭花影寂静,关门闲坐。
多次占卜相聚的日子,却没有结果,只能责怪金钱的不给力。
有谁会将我的思念寄给天涯海角的人,趁着东风,尽快准备回家的小船。
即使我像飘零的杨花,依然留在春天的前一刻。

去完善
释义
1. 高阳台:词牌名,源于唐代诗人高适的《高阳台·独上高楼》。
2. 残萼梅酸:形容梅花凋谢的样子,“残萼”指梅花的残花,“梅酸”指梅花的果实,这里借指梅花的凋谢。
3. 新沟水绿:新沟是地名,这里的“新沟水”指新沟的水流。
4. 初晴节序暄妍:初晴是指天气晴朗,节序是指季节的变化,暄妍是指天气温暖美好。
5. 雕栏:雕花的栏杆,这里指词人站立的地方。
6. 枉度华年:白白地度过美好的年华,这里指词人对时光的无奈。
7. 清明近:清明节临近,这里暗示词人的思念之情。
8. 燕翎:燕子翅膀的羽毛,这里借指燕子的信息。
9. 银笺:银色的纸张,这里指书信。
10. 呤边:诗意的边缘,这里指词人的诗意。
11. 双蛾不拂青鸾冷:双蛾是指双翼,青鸾是一种美丽的鸟,这里指燕子的翅膀。冷是指燕子翅膀的羽毛变得稀疏。
12. 任花阴寂寂:任凭花荫下的寂静,这里指词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13. 掩户闲眠:关闭门窗,悠闲地休息,这里指词人的隐居生活。
14. 卜佳期:占卜好的好日子,这里指词人与心爱的人相聚的日子。
15. 金钱:古代占卜用的铜钱,这里指占卜的结果。
16. 天涯信:来自天涯的信,这里指词人与心爱的人的书信往来。
17. 趁东风:趁着春天的东风,这里指春天的美好时光。
18. 归船:归家的船只,这里指词人回家的心情。
19. 满院杨花:满院的柳絮,这里指春天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高阳台》是王沂孙的一首咏物词,通过对梅花、新水和春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离愁别绪的抒发。
上片以“残萼梅酸,新沟水绿”开篇,描绘了春天来临时的景象。梅花的残萼和新水的绿色,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与“初晴节序暄妍”相呼应,展现了春天的美好。然而,这里的“独”字却暗示了作者的孤独,他对春天的美好并不满意,反而感到一丝忧伤。
接下来,“独立雕栏,谁怜枉度华年”一句,进一步抒发了作者的感慨。他站在雕栏旁,看着春天的到来,感叹自己的年华已经虚度。这里的“枉度华年”,既是对自己时光的惋惜,也是对人生的无奈。
过片“朝朝准拟清明近,料燕翎、须寄银笺”,是对春天的期待和失望。他期待着清明节的到来,可是他知道,燕子并不能带他去见心爱的人。这里的“银笺”,是指信笺,暗示了他对爱情的渴望和无法实现的遗憾。
结拍“又争知、一字相思,不到呤边”,是对爱情的无奈和悲伤。他知道,即使他千言万语地思念着心爱的人,她也无法感受到他的心意。这里的“呤边”,是指诗的旁边,暗示了他的思念之情无法用言语表达。
下片以“双蛾不拂青鸾冷,任花阴寂寂,掩户闲眠”开篇,描绘了作者在孤独中的生活。他的双蛾(眉毛)因为孤独而冷,他的生活也变得寂寥。他关上了门,过着闲眠的生活,仿佛与世隔绝。
接着,“屡卜佳期,无凭却恨金钱”,表达了对未来的无望和失望。他多次占卜未来的好日子,却发现都没有凭据,只能恨自己没有金钱去改变现状。这里的“金钱”,既是指金钱,也是指权力和社会地位,暗示了他的无奈和悲哀。
最后,“何人寄与天涯信,趁东风、急整归船”,表达了他的思念之情和对回家的渴望。他知道,没有人能够给他寄去天涯的信,但他还是期待着能够乘着东风,尽快回到家乡的船只。这里的“天涯信”,是指远方的信,暗示了他的思念之情。
总的来说,《高阳台》是一首描绘春天美景和抒发离愁别绪的词。王沂孙通过描绘梅花的残萼、新水的绿色和春天的美好,表达了他在孤独中的感慨。同时,他也通过表达对爱情的期待和失望,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无奈和悲伤。这首词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名优秀语文老师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高阳台》是南宋词人王沂孙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259年前后,正值南宋末年,金朝灭亡,元朝崛起,南宋朝廷岌岌可危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王沂孙的人生经历也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南宋朝廷的官员,但由于战乱和时局动荡,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此外,他还曾因为战乱而流亡他乡,生活困苦。这些人生经历使得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有着深深的忧虑和感慨。
在时代背景方面,当时南宋朝廷内部腐败严重,外患不断,国家形势十分严峻。而北方的金朝已经灭亡,元朝逐渐崛起,对南宋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这使得王沂孙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担忧。
在这样的背景下,王沂孙创作了这首《高阳台》,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精神的坚守。词中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未来的期待。然而,现实中的战乱和时局动荡却让这种期待变得遥不可及。因此,这首词既是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