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临江仙

标题包含
临江仙
冬夜夜寒冰合井,画堂明月侵帏。 青缸明灭照悲啼。 青缸挑欲尽,粉泪裛还垂。 未尽一尊先掩泪,歌声半带清悲。 情声两尽莫相违。 欲知肠断处,梁上暗尘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词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州眉山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查看更多
Lisa_Yang2342
去完善

译文
冬天的夜晚,井水都被寒气冻结,画堂里的明月照亮了帷帐。 青色的油灯闪烁不定,照在了悲伤哭泣的人儿身上。 青灯即将燃尽,粉妆的脸颊上泪水不断流淌。 还没有喝完一杯酒,就已经掩面哭泣,歌声中带着淡淡的忧伤。 情感和声音都达到了极致,却没有相互冲突。 想要知道心中痛苦的地方,只见梁上的灰尘在空中飞舞。
Lisa_Yang2342
去完善
释义
1. 冬夜夜寒冰合井:冬夜的寒冷使得井水结冰。合井,指井水结冰。 2. 画堂明月侵帏:画堂中的明月照亮了帷帐。侵帏,照亮帷帐。 3. 青缸明灭照悲啼:青缸灯光明暗照耀着悲伤的哭泣。青缸,青灯;明灭,灯光明暗。 4. 青缸挑欲尽,粉泪裛还垂:青灯将尽时,粉泪仍然不断滴落。青缸挑欲尽,青灯将尽;粉泪裛还垂,粉泪不断滴落。 5. 未尽一尊先掩泪,歌声半带清悲:尚未喝完一杯酒,就已经掩面哭泣,歌声中带着淡淡的忧伤。未尽一尊,还未喝完一杯酒;半带清悲,歌声中带着淡淡的忧伤。 6. 情声两尽莫相违:情感和声音都表达得淋漓尽致,没有相互违背的地方。情声两尽,情感和声音都表达得淋漓尽致;莫相违,没有相互违背。 7. 欲知肠断处,梁上暗尘飞:想要知道肠断的地方,只见梁上的灰尘飞扬。肠断处,指悲伤至极的地方;梁上暗尘飞,只看到梁上的灰尘飞扬。
Lisa_Yang2342
去完善
赏析
《临江仙》是苏轼的一首词作,通过对冬夜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伤和思念之情。 首句“冬夜夜寒冰合井”,以寒冷的冬夜为背景,井水结冰的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情的淡漠。接下来“画堂明月侵帏”,明月照亮画堂,与前面的冰合井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青缸明灭照悲啼”,青缸灯光闪烁,映照在哭泣的人脸上,既表现了作者的忧伤,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青缸挑欲尽,粉泪裛还垂”,青缸灯即将燃尽,而泪水依然不断流淌,形象地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法释怀的情感。 “未尽一尊先掩泪,歌声半带清悲”,虽然喝酒试图缓解痛苦,但泪水仍然无法止住,歌声中也充满了悲伤的气息。最后一句“情声两尽莫相违”,情感和声音都达到了极致,无法回避和逃避的痛苦。 整首词通过冬夜的寒冷、画堂的孤独、青缸的明亮和熄灭以及作者的悲伤,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忧伤和思念之情。这种情感无法逃避,也无法掩饰,只有面对和接受,才能找到心灵的慰藉。
Lisa_Yang2342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临江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一首词作。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082年,即宋神宗元丰五年。这一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至黄州任团练副使,政治生涯陷入低谷。 在宋代,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士人阶层崛起,文人墨客们纷纷投身政治,希望通过自己的才能和抱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然而,当时的朝廷内部党派纷争激烈,苏轼因直言不讳,多次受到排挤和陷害。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轼来到黄州这个远离京城的偏远之地,开始了一段艰苦的谪居生活。 在黄州期间,苏轼虽然身处逆境,但他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他关注民生,关心百姓疾苦,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实事。同时,他也通过诗词歌赋来抒发内心的感慨,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这首《临江仙》便是他在黄州时期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Lisa_Yang2342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