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留客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光万物都在摆弄着明媚的景色,不要因为没有阳光就打算回家。
即使天气晴朗没有下雨的迹象,走入高耸的山间深处也会沾染上露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山行:在山上行走。
2. 留客:邀请客人留下。
3. 春晖:春光,春天阳光。
4. 轻阴:轻微的阴天。
5. 拟归:准备回家。
6. 纵使:即使,即便。
7. 晴明:晴朗明亮。
8. 无雨色:没有下雨的迹象。
9. 入云深处:进入云雾笼罩的山林深处。
10. 沾衣:衣服被露水或雨水打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山行留客》是唐代书法家兼诗人张旭的一首描绘山中景色和友情的佳作。全诗以朴素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展现了春日的山间风光,同时也表现了朋友间深厚的感情。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以开阔的视野描绘了春日阳光照耀下的山间美景,生机勃勃的景物跃然纸上。这一句点明了季节和时间,为下文的主旨做了铺垫。
第二句“莫为轻阴便拟归”则是对友人劝慰。因为天边有一片淡淡的乌云,友人担心下雨会影响行程,准备下山离去。诗人便劝他不要因为短暂的阴天就轻易放弃这次的欢聚。这句诗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因一时的困难而轻易放弃美好的事物。
第三句“纵使晴明无雨色”假设了一种情况:即使天气晴朗,没有下雨的迹象,依然有可能遇到意外的困难。这一句是为了强调人生总有不确定性和挑战。
最后一句“入云深处亦沾衣”表示即使在晴天,深入云雾缭绕的山林也可能被露水沾湿衣裳。这里暗示了人生中的困难和挑战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并克服它们。
整首诗通过描述山中的自然风光和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传达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坚定的信念。让我们在欣赏美丽景色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友情的力量和生命的活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行留客》是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张旭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唐朝贞观年间(约公元650年),此时正是唐代繁荣昌盛的时期,文人墨客云集,诗歌艺术发展到了空前的高峰。
张旭,字季明,苏州人,他的性格豪放不羁,豁达开朗。他的书法雄浑刚健,挥洒自如,被誉为“草圣”。他的诗才横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想象力。
在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在这个时期,张旭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诗歌艺术的真谛。他在游历山水之间,体验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山行留客》正是张旭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通过描绘山中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深沉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既展示了张旭书法家的豪迈气质,也展现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深厚造诣,成为了唐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