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一

标题包含
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一
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 萧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 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 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 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阮籍(210-273),字嗣宗,陈留尉氏人,是魏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音乐家。他出身于一个士族家庭,父亲阮瑀曾为曹操的记室参军。 在文学上,阮籍擅长诗歌创作,尤以五言诗著称。他的诗风独特,语言质朴,情...查看更多
樊佳旭丶
去完善

译文
乘着言语来到魏都之地,向南望去是那幽美的吹台。悠扬的箫管声中似乎还能听到古老的旋律,只是曾经的梁王如今又在哪里呢?英勇的战士却只能吃些酒糟米糠,而贤良之士也只能居于荒野之中。还未等那些歌舞曲唱完,秦国的兵马已然再次前来侵犯。原本繁华的宫殿现已满是灰尘,那场在华阳下的战败让一切都化为乌有,只留下满地狼藉和英雄的尸骨。
樊佳旭丶
去完善
释义
1. 驾言发魏都:魏都,指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市一带)。驾言,驾车出发之意。 2. 南向望吹台:吹台,古代宫廷中供吹风演奏音乐的地方,此处代指魏国宫廷。 3. 萧管有遗音:萧管,古代竖笛的一种,此处泛指音乐;遗音,余音,这里指古代的乐声。 4. 梁王安在哉:梁王,指战国时期魏国的君主魏景湣王,他荒淫无道,导致国家衰落;安在哉,现在在哪里,这里用反问表示魏景湣王已经死去,无人知道他的下落。 5. 战士食糟糠:战士,指魏国士兵;糟糠,粗劣的食物,这里形容士兵的伙食很差。 6. 贤者处蒿莱:贤者,指有才德的人;蒿莱,野草,这里形容有才德的人生活在困苦的环境中。 7. 歌舞曲未终:歌舞曲,指宫廷中的音乐舞蹈;未终,没有结束。 8. 秦兵已复来:秦兵,秦国军队;复来,再次来犯。 9. 夹林非吾有:夹林,地名,位于华阴山北;非吾有,不属于我所有,这里指被秦国占领。 10. 朱宫生尘埃:朱宫,红色宫殿,这里指魏国皇宫;生尘埃,被尘埃覆盖,形容荒废。 11. 军败华阳下:军败,军队战败;华阳,地名,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境内;下,下方,这里指战场位置。 12. 身竟为土灰:身,指魏景湣王;竟,最终;为,变为;土灰,尘土和骨灰,这里比喻死亡。
樊佳旭丶
去完善
赏析
《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一》:阮籍此诗以幽怨的笔调描绘了战乱时期的情景。首联叙述诗人离开魏都,向南眺望吹台,流露出忧国忧民之情。颔联则借“萧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表现出战争的无情与残酷,象征国家的命运多舛。颈联通过“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展示出士兵饥寒交迫、贤能之士却无处施展才华的现实。紧接着尾联“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勾勒出秦兵突至,战事再次爆发的画面。最后两句“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描绘了战争中国土沦丧、百姓离散的惨状。全诗以景托情,表达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痛惜之情。
樊佳旭丶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一》是魏晋时期著名文人阮籍(210年-263年)所作的一首诗。阮籍生活在三国时期,这个时期战乱频仍,政局动荡,民众疾苦。阮籍本人才华横溢,但性格孤傲,不愿与世浮沉,他的许多诗作都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悲凉氛围。 在《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一》中,阮籍以“独夜不能寐”开篇,描绘了战乱之中民众的孤独和焦虑。接着,他以“弹琴鸣夜阑”的情景寄托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他还表达了愿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的意愿,希望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挽救国家的危机。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的乱世,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生疾苦。阮籍身处其中,深感痛苦,因此他的诗作往往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怀。同时,他也对自己的才能和抱负有着极高的期许,希望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樊佳旭丶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