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
迥与众流异,发源高更孤。
下山犹直在,到海得清无。
势斗蛟龙恶,声吹雨雹粗。
晚来云一色,诗句自成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首诗描绘了河流从源头、山间、大海的景象,以及其激荡的水势和风雨交加的声音。诗中的河流形象独特,寓意着人生追求的高洁品质和对正义事业的坚持。
下面是这首诗的优雅现代白话文翻译:
这条河与众不同,源自高耸的山巅;
流淌在山下仍保持直溜,进入海洋仍保持着清澈。
它的水流汹涌,犹如恶蛟龙般的气势;
声音磅礴,如同雷雨交加时的粗犷。
夜幕降临,它化作一片纯净的云彩;
此刻的诗句,仿佛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迥:远离,差距很大。
2. 众流:众多水流。
3. 发源:源头。
4. 高更孤:更高处更孤独。
5. 下山:向下流动的水。
6. 直在:保持原样。
7. 清无:清澈无比。
8. 势斗:势头很猛。
9. 蛟龙:传说中的水生动物。
10. 声吹:声音响亮。
11. 雨雹粗:形容声音如冰雹般猛烈。
12. 晚来:傍晚时分。
13. 一色:统一的颜色。
14. 诗句:描述瀑布的诗歌。

去完善
赏析
《瀑布》范仲淹
此诗通过对瀑布的描绘,表现了诗人高远、坚定的志向和人生观。首句“迥与众流异”意为瀑布与其他水流截然不同,暗示着诗人与众不同的气质与才情;次句“发源高更孤”则说明了瀑布源自高山之巅,突出了其孤傲的气质。
紧接着的“下山犹直在,到海得清无”两句,诗人用瀑布从山上流下直至大海的过程比喻人生之路,展现了对事业矢志不渝的精神。接下来四句进一步通过刻画瀑布的气势和力量,表达对困难与挑战的勇气,以及对世事洞察力的高远。最后两句则以诗意的方式描绘出瀑布的形象,体现了诗人的智慧和才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瀑布》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1年)。此时,范仲淹正担任睦州太守,他在任期内政绩斐然,体察民情,深得百姓爱戴。
这个时期,北宋王朝正处于盛世,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范仲淹本人则经历了宦海沉浮,曾多次被贬谪,但他始终坚守信念,为民请命,表现出高尚的品格和情操。他的诗歌创作也深受时代影响,以抒发壮志、关注民生为主题,展现了崇高的理想主义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