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赴彭州山行之作

标题包含
赴彭州山行之作
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 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 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 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 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高适(700年-765年),字达夫,唐朝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王之涣、王昌龄并称为“边塞四诗人”。他的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边塞特点。 高适出生于渤海蓨县(今河...查看更多
suesunsx
去完善

译文
连绵陡峭的山崖连接着神秘的崆峒仙境,繁密的峰峦层叠在一起,翠绿的树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鸟儿欢快的鸣叫让人驻足聆听,林间的色彩让人心旷神怡,忘却俗世的烦恼。 奇特的石头时不时地阻挡道路的延伸,轻盈的萝藤不时轻轻拂过衣袖。漫长的路途让人感到疲惫,年老的旅人更是思念故乡的温暖。欣赏这美丽的山水足以令人愉悦,何必哀伤离愁思绪。这山间的路途还未走完,谁能与我一起品味这满眼的春意呢?
suesunsx
去完善
释义
1. 彭州:唐朝时期的行政区划,位于今四川彭州市一带。 2. 崆峒:指陕西平凉市境内的崆峒山,这里用“崆峒”来比喻彭州的山峻岭峭。 3. 攒峰:聚集在一起的山峰。 4. 翠微:青翠的山色。 5. 可忘机:意味着这里的自然景色能使人忘却世俗的烦恼。 6. 怪石时侵径:时,时常;侵,接近,这里指怪石时常出现在山路旁边。 7. 轻萝乍拂衣:轻萝,轻柔的藤蔓;乍,突然;拂衣,轻轻掠过衣袖,这里形容藤蔓不经意间触碰着游人的衣衫。 8. 作客:旅居外地。 9. 宁嗟:不要嗟叹。 10. 意绪违:心情纷扰不安。 11. 芳菲:花草的芳香,这里指美好的风景。
suesunsx
去完善
赏析
《赴彭州山行之作》这首古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山间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全诗以峭壁、攒峰、鸟声、林色等自然景象开篇,展现出一幅静谧而美丽的山水画卷。紧接着,诗人描述了怪石、轻萝等奇特的自然景观,这些景物不仅给读者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还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在旅途中,诗人深感路长而忧愁,年老的他更加思念故乡。然而,在这美好的山间景色中,诗人找到了愉悦和快乐,忘却了忧虑和烦恼。最后,诗人表示虽然山行还没有结束,但他已经沉浸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希望有人能够和他一起分享这份快乐。 总的来说,《赴彭州山行之作》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古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高适作为一位优秀的诗人,他的才情和胸怀,以及他对待生活和自然的独特态度。
suesunsx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赴彭州山行之作》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内心情感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59年,即唐肃宗至德二年。在这一年里,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被迫退位,太子李亨继位为唐肃宗。在这场战乱中,高适曾积极参于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先后出任淮南节度使、剑南节度使等职务,但战乱导致民生疾苦、国家混乱,使高适倍感忧虑。此诗描述了他在战乱期间赴彭州山行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
suesunsx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