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绿的树木倾听着鹈鴂的叫声。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鹧鸪的鸣叫刚刚停息,杜鹃的呼唤便显得凄厉。春天的离去已经无法寻找,让人痛苦不堪,仿佛所有的芬芳都已凋谢。然而,这些都不及人间的离别来得猛烈。战马上的琵琶弹奏出关山夜月的黑寂,皇后离开皇宫的车驾渐行渐远。燕子纷飞,仿佛在为离别的妻子送别。
英勇的将军历经百战,虽然赢得了胜利却依旧声名狼藉。河梁上回望,万里之外的老朋友已经离世,让人悲痛欲绝。易水边的风声萧瑟,秋意渐浓,座中宾客皆着白衣,宛如一片雪景。这正是豪杰之士的悲壮之歌,还未唱完。啼叫的鸟儿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份深深的哀伤,不禁泪流满面,痛断肝肠。又有谁能与我一起,对月狂歌,忘却这无尽的痛苦?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鹈鴂:即鹈鹕,一种水鸟。
2. 鹧鸪:鸟类的一种,叫声悲切,常用来形容离别之情。
3. 杜鹃:又称子规,其叫声也常常用来渲染哀伤离别的气氛。
4. 芳菲:指花草的芬芳,这里指的是春天的美好景色。
5. 未抵:不如,比不上。
6. 马上琵琶关塞黑:描述边疆战场的场景,意思是骑着马弹奏琵琶,身处黑暗的关塞之地。
7. 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用汉武帝和陈皇后的典故,表达被遗弃的悲哀。
8. 燕燕,送归妾:春秋时期卫国大夫许穆夫人作《燕燕》诗,寄托了送别妹妹许咎宜出嫁宋国的悲伤与忧虑。
9. 将军百战身名裂:指汉朝李陵为匈奴所擒之事。
10. 河梁:桥梁。
11. 故人:老朋友。
12. 易水萧萧西风冷:用荆轲刺秦王的典故,表明形势严峻。
13. 满座衣冠似雪:形容群臣悲愤之情。
14. 壮士、悲歌未彻:壮士仍在悲痛地歌唱着。
15. 如许恨:这么多的愁怨。
16. 清泪长啼血:眼泪像流血一样。
17. 醉明月:醉倒在明亮的月光下。

去完善
赏析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首送别词。开篇通过描绘鹈鴂、鹧鸪、杜鹃三种鸟的叫声,表现出春天的逝去和离别的哀愁。"算未抵、人间离别"一句意味着尽管有鸟儿的悲鸣,但人间的离别之苦更为深沉。接下来的内容以汉朝的昭君出塞和王昭君的典故作比喻,表达了词人对茂嘉十二弟的惜别之情。
下片抒发了词人的豪放壮志和对战友离去的惋惜。他回忆起当年与友人一同奋斗的情景,而今却已天各一方。末句“谁共我,醉明月”则传达了作者在孤寂中期待知己相伴的心情。全篇词藻华丽,情感真挚,展现了辛弃疾这位豪放派代表人物的独特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在淳熙三年(1176年)创作的一首词。这一时期,辛弃疾南归宋朝已经数年,但仍然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心中充满壮志难酬的忧愤。
此时,他的堂弟茂嘉即将离别,辛弃疾以此词相赠,表达了他对兄弟之间的深情厚谊和对国家的忠诚。词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离别的场景,展现了辛弃疾深沉的家国情怀。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治腐败,军事软弱,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然而,辛弃疾却仍然坚持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信念,他的词作充满了豪情壮志和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了南宋词坛的代表人物。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