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上李邕

标题包含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朝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少年时曾游历全国各地,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生活...查看更多
孙坚
去完善

译文
就连孔圣人都懂得敬畏年轻人的潜力,堂堂七尺男儿更不该轻视后辈的力量。
孙坚
去完善
释义
宣父:指孔子,他曾说过“后生可畏”。
孙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开篇以大鹏为喻,气势磅礴地展现了诗人不可遏制的雄心壮志。前四句描绘大鹏翱翔天际、震撼沧海的恢弘景象,暗喻自己虽暂不得志,但终将一飞冲天。后四句则笔锋一转,直指世人对自己的误解和嘲讽,最后借用孔子“后生可畏”的典故,巧妙回击了李邕的轻视。全诗语言豪迈奔放,情感跌宕起伏,充分体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和超凡脱俗的理想追求。
孙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上李邕》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于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的一首五言古诗。这一时期,李白正值青春年华,才华横溢,怀揣着建功立业的理想,但现实却并未如他所愿。由于当时的社会风气推崇世家大族和科举出身的士人,李白虽然出身于书香门第,但他的家族地位并不高,因此在仕途上遭遇了一定的挫折。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仰,立志要为社会做出一番事业。 在这一阶段,唐朝正处于繁荣昌盛的时期,国泰民安,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然而,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渐激烈,尤其是玄宗皇帝对杨贵妃的宠爱导致了朝政的荒废。这为李白等有志之士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但也让他们对未来感到担忧。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白创作了这首《上李邕》,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诗中通过对大鹏鸟的描绘,展现了李白渴望冲破现实的束缚,实现远大抱负的决心。同时,他也提醒世人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孙坚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