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八六子·倚危亭

标题包含
八六子·倚危亭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江苏高邮人。北宋著名文学家、词人,被誉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秦观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游学四方,结识了许多文人墨客,其...查看更多
JULY_RT
去完善

译文
依靠在高耸的亭子里,心中的怨恨如同无尽的芳草,纵然被割除也依然顽强地重生。回想起当年在柳树下的别离,水上告别的场面,每一次回想都让人痛苦不已。 宛如天上赐予的美丽,我们在月光下共享美好时光,这温柔如春风十里的景象让人心醉。可惜欢乐的时光总是容易消逝,如同流逝的水。琴声已歇,花香渐渐淡去,怎能忍受片片花瓣在傍晚时分随风飘零,被残雨笼罩的晴空也是灰蒙蒙的一片。此刻的我正在出神地望着这一切,耳边突然传来几声黄鹂鸟的悲鸣。
JULY_RT
去完善
释义
1. 八六子:词牌名,又名《感黄鹂》。 2. 倚危亭:靠在高高的亭子上。危,高耸的样子。 3. 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怨恨如同春天的野草,刚刚被铲尽,又会很快生长起来。形容人内心的愁苦无法消除。 4.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想起在柳树下面告别时的情景,那时的我们是多么的悲伤。青骢,马的别称;红袂,红色的衣袖,这里指代离别的人。 5. 无端:无缘无故地。 6. 天与娉婷:天生的美貌。娉婷,姿态美好的样子。 7. 夜月一帘幽梦:月光下的一片宁静。 8. 春风十里柔情:春风吹拂,带来无尽的柔情蜜意。 9. 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可惜那些快乐时光就像流水一样慢慢逝去。 10. 素弦声断,翠绡香减:形容琴声停止,翠绿的绸缎也不再散发着香气。 11. 那堪:不堪忍受。 12. 片片飞花弄晚:晚春时,花瓣一片片飘落下来。 13. 蒙蒙残雨笼晴:阴雨的天气让人看不到阳光。 14. 正销凝:正在暗自神伤。 15. 黄鹂又啼数声:黄鹂鸟又开始叫了几声。
JULY_RT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倚危亭”开篇,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独自站在高高的亭子里,满怀惆怅之情。接下来的“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用比喻的手法将难以言状的愁绪化作萋萋的芳草,形象地描绘出思念之情如同无边的野草般难以剪除。 下阕中的“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则充满了梦幻般的美丽意境,仿佛在告诉我们: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如同夜里的月光和春天的微风一样短暂而迷人。接下来的“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描绘了美好的时光渐渐逝去,只留下空寂与落寞。 结尾的“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哀伤心情,漫天飞舞的花瓣和细雨朦胧的景象,更显其孤寂心境。最后的“黄鹂又啼数声”象征着希望与新生,打破了先前的孤独与沉寂,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空间。
JULY_RT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八六子·倚危亭》是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的一首经典之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093年,正值北宋哲宗时期。在这一年里,秦观因政治原因被贬谪到杭州,他的人生遭遇了重大的转折,心情沉痛而复杂。 在这个时代,北宋王朝历经了几次改革派和保守派的权力更迭,社会矛盾尖锐。此时,秦观作为新党的一员,受到了政治斗争的牵连,因此被流放到了外地。在这种背景下,他以词为寄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JULY_RT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