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灵隐寺山顶禅院
招提此山顶,下界不相闻。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
观空静室掩,行道众香焚。且驻西来驾,人天日未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座山巅上的寺庙,与下方的尘世隔绝了声音。古塔的影子映在清澈的夜空,钟声伴随着飘渺的白云。
静观内心的小屋已被关闭,供人们行走的通道上燃起了众香。暂且停下西行的脚步吧,天上人间的阳光还未来得及暗淡。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本诗题目为“题灵隐寺山顶禅院”,意为在灵隐寺山顶的禅院写诗留念。
2. 綦毋潜:唐朝诗人,此为其名。
3. 招提:佛教用语,指寺庙或佛教建筑。
4. 清汉:此处指天空。
5. 观空:观察天空,表示冥想、静心之意。
6. 静室:安静、清静的房间,此处指禅修的地方。
7. 行道:信步闲行,这里可理解为漫步。
8. 人天:此处指尘世与天堂。
9. 日未曛:太阳还没有落山。

去完善
赏析
《题灵隐寺山顶禅院》是一首描绘灵隐寺风光的诗歌。首联“招提此山顶,下界不相闻”描述了寺庙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寂静环境。颔联“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进一步描绘了寺庙的壮丽景色,将古塔、天空和白云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颈联“观空静室掩,行道众香焚”则描绘了寺庙内部的景象,表达出禅修者的内心平静和对佛法的敬畏之心。尾联“且驻西来驾,人天日未曛”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禅修的喜悦之情,以及对永恒和谐的追求。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感受到诗人和禅修者内心的宁静与恬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灵隐寺山顶禅院》是唐代诗人綦毋潜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中唐时期,此时的綦毋潜已经经历了科举的失败,但他并未因此沉沦,而是游历四方,寻求心灵的慰藉和人生的真谛。这一时期,唐朝的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人们的文化生活丰富多样,寺庙成为了文人墨客抒发情感、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在这样的背景下,綦毋潜来到了杭州的灵隐寺,感受到了寺庙的神秘与宁静,从而写下了这首描绘禅院美景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