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五题·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群山环绕下的古城依然在原地,江潮拍打着空荡的城市显得有些寂寞。
在淮水的东边,那轮曾经的明月依然高悬,深夜时分它还会照过城墙上的女儿墙。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金陵:今南京市的古称。
2. 五题:古诗的五个题材或篇章。
3. 石头城:古城名,位于今江苏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为孙权所筑,又称石首城、石头津。这里指代南京。
4. 山围故国:周围的山峦围绕着古老的国度。
5. 周遭:四周。
6. 潮打空城:海水拍打着荒凉的古城。
7. 寂寞:孤独冷清。
8. 淮水:淮河,位于中国东部,源出河南省桐柏山。
9. 东边旧时月:东边的淮水还是古时的样子,月亮依然升起。
10. 夜深:夜晚。
11. 女墙:城墙上的短墙,供了望和射击用。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石头城的诗歌。诗的前两句"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描述了石头城的周围群山环抱,而潮水拍打着空荡荡的城墙,给人一种孤独寂寥的感觉。这里的"潮打空城"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而后两句"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则进一步描绘了石头城的夜景。淮水东边的月亮是那么明亮,夜色深沉时,它依然穿过女墙照进城里,给这座曾经繁华的古城带来一丝光辉。这里的"旧时月"既象征着历史的见证,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金陵五题·石头城》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一首描绘金陵(今南京)石头城的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唐宝历二年(826年),当时刘禹锡在罢官后闲居洛阳,游览金陵时写下了这组诗。
在这个时期,刘禹锡经历了被贬谪和重新启用的生活变迁。早年的他因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而被排挤,接连被贬到朗州、连州等地长达二十三年。直至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刘禹锡才被召回长安,后又因写诗讽刺权贵而再次被贬至播州。然而宝历二年(826年),他被赦免并回到洛阳,过上了闲居的生活。这次游历金陵,让刘禹锡有机会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此时期的中国社会政治氛围压抑,宦官专权,百姓疾苦。刘禹锡以笔为刀,将心中郁结的情感寄寓于诗歌之中,通过描绘石头城的荒芜景象,反映出唐代中晚期国势衰颓的历史背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