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卧莲玩月观音赞

标题包含
卧莲玩月观音赞
上绝把茆江月白,下无寸土眼头宽。 青莲影里安身法,普与劳生了正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上方景色壮丽,月光洒在茅江之上,明亮的如同白昼;下方则宽广无垠,放眼望去,无边无际。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人们仿佛在莲花般的清雅环境中找到了生存之法。众生在这份恬静中得以心境平和,从而生出了正确的观念和看法。
去完善
释义
"卧莲玩月观音赞"是诗题,“释师体”是作者。下面是对诗句的注释: 1. 上绝把茆江月白:这里的"把茆"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意思是"持竿"。这句的意思是:在江上的月色中,修竹繁茂的地方建立住所,这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环境。 2. 下无寸土眼头宽:形容观音的视角开阔,看到的世界广大无边。这里借观音的形象表达对世界的广阔无边的理解。 3. 青莲影里安身法:这里以"青莲"比喻观音菩萨,也寓意他的清净无染。这是说在观音菩萨的精神世界中找到了生活的真谛和安定的方法。 4. 普与劳生了正观:这是对世间苦难众生的祈祷,希望他们能在观音菩萨的智慧和启示下,看清人生的真相,从而得到真正的解脱。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观音菩萨形象的诗歌。诗人以“卧莲玩月”为主题,通过形象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观音菩萨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慈悲情怀。 首先,诗的开篇以“上绝把茆江月白,下无寸土眼头宽”两句描绘了观音菩萨的形象。其中,“把茆江月白”象征着观音菩萨居于高处,俯瞰众生;而“下无寸土眼头宽”则意味着观音菩萨的目光所及之处,没有任何障碍,体现了其宽广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 接下来,诗人又以“青莲影里安身法”来描述观音菩萨的静修之道。这里的“青莲”是佛教的象征,代表了清净无染的品质,而“安身法”则是指观音菩萨在青莲之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内心的宁静。这种宁静并非与世隔绝,而是与众生同在,因为观音菩萨的心中装满了世间的苦难,所以才能真正做到“普与劳生了正观”。 最后一句“普与劳生了正观”,是这首诗的主题所在。所谓“正观”,就是正确的看法,即观音菩萨看待世界的方式。她以慈悲为本,引导众生走向解脱之路,使他们在纷繁复杂的世间找到正确的方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卧莲玩月观音赞》是唐代著名诗僧释师体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750年左右,正值唐代的繁荣时期。在那个时候,唐朝的文学、艺术和宗教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诗歌成为了文人墨客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 释师体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时代,他本人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僧。在他的一生中,释师体游历了全国各地,广交名士,他的诗歌作品既有深厚的佛教修养,又充满了人生哲理。在这首《卧莲玩月观音赞》中,诗人以观音为题,通过描绘观音的慈爱和智慧,表达了对佛法的敬仰和对众生的关爱。 在唐代,佛教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文化形式,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观音作为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以其慈悲为怀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释师体通过对观音的赞美,表达了他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对众生平安的祝愿。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