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歌长粉面红。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多少襟情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燕子即将回归之时,昨夜的高楼吹起了西风。希望能在人间短暂相聚,斟满美酒,在菊花丛中欢度时光。歌声悠长,粉面泛起红光。夕阳斜照,穿过帘幕,微凉的秋意渐渐渗入梧桐树中。有多少难以言表的深情,都记录在那一卷纸张上,谱成了曲调。这份情感厚重无比。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燕子欲归时节:指春天来临之时,燕子开始北归。
2. 高楼昨夜西风:指秋天来临,昨夜刮起了西风。
3. 金尊:金属制成的酒杯,这里代指喝酒。
4. 菊丛:菊花丛。
5. 粉面:美女的面庞。
6. 蛮笺: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制造的纸张。
7. 曲调:指歌曲的旋律或歌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燕子欲归”开篇,描绘了秋季的景象。“高楼昨夜西风”则点明了词人所处的环境。在这样的氛围下,词人希望能够与心爱的人相聚,共度美好时光。因此有了“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的表达。在这里,金尊代表着美酒,菊丛则是秋天特有的景致,共同营造了一种温馨、浪漫的气氛。
接下来的两句“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进一步展示了秋天的景象。太阳即将落山,阳光透过帘幕洒进室内,微微的凉意逐渐渗入梧桐树叶中。这些细腻的描绘,为全词增添了浓郁的秋意。
接下来的两句“多少襟情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表达了词人对爱情的渴望和无尽的思念。他用音乐和文字来表达这份深情,希望对方能够理解并回应他的感情。最后一句“此情千万重”,再次强调了这份感情的沉重和真挚,让人感受到词人深深的情感投入。
整首词通过描绘秋天美丽的景色和表达爱情的美好愿望,展现了词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浪漫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是北宋著名词人晏殊的作品。这首词创作于仁宗天圣至皇祐年间(996-1053年),正是晏殊担任相职,主持国政的时候。在这段时间里,晏殊展现出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文学艺术才华,为北宋的繁荣和强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创作这首词时,晏殊身处国家政治中心,对国家的治理、民生疾苦有深刻的了解。同时,他也经历了人生的高潮和低谷,悲欢离合的情感体验使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生的无常和珍贵。因此,这首词中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又有对现实生活的忧虑,以及对人世间生死离别、富贵贫贱的深深感慨。
此外,这个时期正是北宋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市民阶层的兴起使词这一艺术形式得以迅速发展和普及。晏殊的词以其深挚的情感、精炼的语言和华美的辞藻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成为北宋词坛的代表人物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