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晚
月映林塘静,风含笑语凉。
俯窥怜绿净,小立伫幽香。
携幼寻新菂,扶衰坐野航。
延缘久未已,岁晚惜流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光洒在宁静的池塘上,微风吹来带着凉爽的问候。
低头看那干净的绿色水面,静静地站立享受着周围的花香。
带领孩子们去寻找新的莲子,搀扶着老人坐在河边的船上。
这美景让人流连忘返,感叹岁月不饶人,要珍惜每一刻时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林塘:树林和水塘。这里指代环境优美的地方。
2. 风含笑语凉:风吹来带着笑声,让人感觉清凉。
3. 绿净:绿色植物的美。
4. 小立:稍微站立一会儿。
5. 幽香:清幽的香气。
6. 新菂:新生莲蓬,“菂”是古汉语中“莲子”的意思。
7. 扶衰坐野航:搀扶着身体虚弱的人坐在简易的小船上。
8. 延缘久未已:延缘即延长道路。这句意思是沿着小路走了很久还没结束。
9. 流光:流动的光芒,形容时间过得快。

去完善
赏析
《岁晚》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晚年与孩子们共度时光的场景。诗中通过对月映林塘、风含笑语的描绘,展现了岁晚时节的宁静和温馨。同时,诗人通过“怜绿净”和“伫幽香”这两个细节,表达了对于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自己带领幼童寻找新的莲子,以及照顾体弱的老者乘坐船只的情景。这表明诗人即使在晚年依然关爱家人,关心着他们的生活。最后,诗人表示,因为时间长久,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然而感叹光阴似箭,岁月匆匆,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岁晚》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咏雪诗。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冬天,正值王安石被贬谪在江宁府任判官时期。
在这一年中,王安石因新法推行受阻,政治地位受到严重冲击,从昔日权臣之位跌落至外放地方。尽管境遇陡变,但王安石依然坚定信念,坚守道义,力求为国家和人民谋求福祉。这一时期,他与同样被贬的苏轼互为知己,共同关心国家大事,也为各自的文学成就奠定基础。
时值北宋年间,社会政治经济变革加速,儒家士大夫群体正积极参与国家治理和民间教化工作。当时皇权虽逐渐集中,但因朝政复杂,党派斗争激烈,导致改革过程困难重重。而王安石,作为新法的支持者,以其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才华,试图通过变法扭转时局,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然而事与愿违,他的人生在这一年跌至谷底。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