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一翦梅(叶梦锡席上)

标题包含
一翦梅(叶梦锡席上)
竹里疏枝总是梅。月白霜清,犹未全开。相逢聊与著诗催。要趁金波,满泛金杯。 多病惭非作赋才。醉到花前,探得春回。明年公已在鸾台。看取春风,丹诏重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韩元吉(1118年-1187年),字无咎,号南涧,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是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与陆游、杨万里等人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韩元吉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韩亿曾任尚书左丞。他自幼聪颖过人...查看更多
魅力歌声🎵经典翻唱
去完善

译文
在竹林深处,梅花稀疏地绽放。月色如霜般洁白,梅花开得还不够完全。相见之时,一起写诗来催开花朵。我们要趁着月色如波,斟满金杯,共享这美好时光。 我因病弱,惭愧没有写诗的才华。喝醉了,走到花前,感受到春天的回归。希望明年你我都能登上高位。让我们一起欣赏春风拂面,期待着新的使命和召唤。
魅力歌声🎵经典翻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韩元吉:南宋诗人。 2. 一翦梅:词牌名。 3. 叶梦锡:人名,生平不详。 4. 竹里疏枝:指梅花。 5. 月白霜清:形容月色皎洁,天气寒冷。 6. 著诗:写诗。 7. 金波:形容月光如水。 8. 多病:身体虚弱,容易生病。 9. 惭非:自愧不如。 10. 作赋才:擅长写文章的能力。 11. 探得春回: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12. 公已:您已经。 13. 鸾台:朝廷的官职。 14. 看取:期待看到。 15. 丹诏:皇帝发布的命令。
魅力歌声🎵经典翻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咏梅为主题,通过描绘梅花的清雅形象和诗人与之相遇的场景,传达出对友人及美好生活的赞美。首句“竹里疏枝总是梅”便勾勒了梅花雅致的身影,在竹丛掩映之中更显其疏朗、独善其身的风骨。接下来的“月白霜清,犹未全开”,描述了月光下霜气中的梅花尚未完全绽放的情景,展现了梅花清纯脱俗的气质。而“相逢聊与著诗催。要趁金波,满泛金杯”则表达了诗人与梅花相逢时的喜悦,并借助酒中映出的月光将这种喜悦推向高潮。 下片从对梅花的风采转到对友人的赞美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多病惭非作赋才。醉到花前,探得春回”表达了诗人感慨自身病痛及才华有限,但相信能在春天的怀抱中寻找到生命的希望。末尾两句“明年公已在鸾台。看取春风,丹诏重来”则是表达了对友人仕途顺畅的美好祝愿,期待着来年与他重逢,共同欣赏美好春光。 整首词以自然生动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表现,呈现出一幅诗情画意的景象,令人心生向往。
魅力歌声🎵经典翻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一翦梅(叶梦锡席上)》是南宋著名词人韩元吉的作品。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95年左右,正值金国入侵南宋时期。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投身于抗金事业,期望恢复中原河山。 韩元吉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担任谏议大夫、翰林学士等重要职务,对时政有着深刻的见解。在金兵入侵之际,韩元吉积极建言献策,力主抗战。然而,南宋朝廷在奸臣当道的情况下,他的主张并未得到重视。 在这段时期,韩元吉在朋友的聚会中创作了这首《一翦梅》。词中表达了他在国事忧虑和个人遭遇困境的双重压力下,依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通过描述梅花凌寒盛开的景象,展现了词人在艰难时刻仍能傲然挺立的坚韧品质。
魅力歌声🎵经典翻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