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浣溪沙

标题包含
浣溪沙
长记鸣琴子贱堂。 朱颜绿发映垂杨。 如今秋鬓数茎霜。 聚散交游如梦寐,升沈闲事莫思量。 仲卿终不避桐乡。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词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州眉山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查看更多
loonie1
去完善

译文
就像朱仲卿始终眷恋着他的桐乡一样,我亦不会忘记自己的根,无论身在何处,心总归系于最初的家园。
loonie1
去完善
释义
仲卿:即西汉朱邑,曾任北海太守,因其廉洁爱民,临终嘱咐家人将自己葬于故乡桐乡,不愿远离故土。
loonie1
去完善
赏析
全词从回忆写起,“长记鸣琴子贱堂”一句奠定了整首词的基调,既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暗含了对高尚品德的推崇。接着通过“朱颜绿发映垂杨”描绘出年轻时意气风发的形象,与“如今秋鬓数茎霜”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岁月流逝带来的巨大改变。下阕转入哲理思考,“聚散交游如梦寐”道尽人间聚散无常,令人唏嘘不已;“升沈闲事莫思量”则进一步劝慰自己放下功名利禄的执念,表现出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最后一句“仲卿终不避桐乡”,不仅呼应开篇的清廉主题,更彰显了苏轼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以及坚守本心的决心。整体而言,这首词语言简练却意味深长,情感真挚且富有感染力,堪称苏轼晚年的佳作之一。
loonie1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浣溪沙》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75年,正值北宋神宗时期。这一时期,王安石变法正在进行,社会政治环境较为复杂。 在这首词的创作阶段,苏轼正担任杭州知州,他在地方治理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深受百姓爱戴。然而,由于他与当时的改革派人士存在分歧,因此在仕途上也遇到了一些挫折。这使得他产生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也对现实社会有了更多的关注。 在时代背景方面,北宋中叶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得文人阶层逐渐崛起。然而,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贫富差距加大,民众的生活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在这种情况下,苏轼以他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通过文学创作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体现了他的人文关怀和现实关怀。 综上所述,《浣溪沙》这首词是在苏轼人生起伏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作者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内心感受和对现实的关注。这首词既体现了苏轼的个人经历和人生观,也反映了北宋中叶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
loonie1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