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那一叶孤单的小舟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蓝天尽头,只留下滚滚长江水奔腾流向天边。

去完善
释义
故人:指孟浩然;黄鹤楼:位于今湖北武汉长江南岸,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烟花:形容春日繁花似锦、烟雾迷蒙的景象;扬州:古称广陵,江南繁华之地。

去完善
赏析
全诗以“送别”为主题,开篇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用“烟花三月”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为送别的场景增添了几分柔美与诗意。紧接着,“孤帆远影碧空尽”一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视线从近处逐渐拉远,直至那片孤帆融入无垠的天空之中,表现出一种悠长的空间感。最后,“唯见长江天际流”收束全文,不仅描绘了江水滔滔不绝的画面,更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开阔深远,既表达了离别的不舍,又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之美,堪称唐诗中的经典之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747年,正值盛唐时期。当时,李白以豪放、潇洒的诗风闻名于世,他的作品多表现对人生自由的渴望和对国家盛世的赞美。
在这一年里,李白的交游广泛,他与文人墨客相互唱和,其中尤以与孟浩然的友谊最为深厚。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田园诗人,他与李白性格相投,共同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他们一起游历山水,饮酒赋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公元747年,孟浩然准备离开扬州,前往广东地区。临别之际,李白满怀深情地为他写下这首千古传颂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表达了李白对孟浩然离别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和自由生活的追求。这首诗成为唐代离别诗的代表作,流传至今仍被后人广为传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