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扬州禅智寺

标题包含
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杜牧出身于世代为官的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他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查看更多
比如爱和想念。
去完善

译文
谁能想到,在通往扬州的竹西路上,竟是那灯火辉煌、歌舞升平的繁华世界呢?
比如爱和想念。
去完善
释义
竹西路:指禅智寺通往扬州城的道路;歌吹:歌声与乐声,代指城市的繁华热闹。
比如爱和想念。
去完善
赏析
全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禅智寺秋日的清幽之景,同时巧妙地将自然的宁静与城市的喧嚣形成鲜明对照。开篇通过“雨过一蝉噪”点明时节,并用“飘萧松桂秋”渲染出一种淡远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接着,“青苔满阶砌”进一步强化了寺庙的冷清,“白鸟故迟留”则赋予画面动态之美,暗示自然万物对此处的喜爱。 下半部分转入时间推移的描写,“暮霭生深树”写出了傍晚的静谧与神秘,而“斜阳下小楼”则借助光影变化,使画面更加生动立体。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由眼前的清幽转向远方的繁华,以“歌吹是扬州”点明主题,突出了禅智寺与扬州城截然不同的两种生活状态。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的超然态度,也流露出其内心的矛盾与思索——既有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又有对红尘烟火的眷恋。
比如爱和想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彼时杜牧正处于人生较为困顿的阶段。他因仕途不顺而心生郁结,游历至扬州。扬州在唐代是繁华之地,然而杜牧却独寻幽静之处,来到禅智寺。在一个秋雨初歇的时刻,周围的一切都透着清冷与寂静,蝉鸣、松桂等景象引发他内心的感触,于是他将这一份孤寂与对扬州繁华背后的思索融入笔端,写下了此诗,借景抒情,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却又带着淡淡惆怅的心境。
比如爱和想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