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阳羡上元)
桥北桥南新雨晴。柳边花底暮寒轻。万家灯火照溪明。
凫舄差池官事了,木山彩错市人惊。街头酒贱唱歌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桥北桥南新雨初晴,柳丝轻舞花儿娇。千家万户灯火如溪水上明亮的小舟。
官员们步伐不一地来到桥上,市民惊讶于眼前多彩的景象,仿佛看到了神仙下凡。街头熙熙攘攘,歌声飘荡,酒香四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阳羡:古县名,位于今江苏省宜兴市一带。
2. 新雨晴:指刚刚下过雨后的晴朗天气。
3. 柳边花底:指柳树和花朵附近的地方。
4. 暮寒轻:形容傍晚时的轻微寒冷感。
5. 万家灯火:形容众多家庭的灯火,比喻繁荣的景象。
6. 溪明:溪水明亮。
7. 凫舄:古人想象中仙人的鞋,这里指代官员的行踪。
8. 差池:混乱不齐的样子,这里指官员处理公务时忙碌的状态。
9. 木山:指用木头雕刻的山,古代用于装饰或展示技艺的物品。
10. 彩错:色彩斑斓,指木雕作品色彩丰富。
11. 市人:市井之人,即普通百姓。
12. 酒贱唱歌声:形容市场上酒水价格便宜,歌声热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阳羡景象。开篇两句“桥北桥南新雨晴,柳边花底暮寒轻”描绘了雨水初晴,万物复苏的景色,以柳树和花朵为线索,展现了春天来临的美好画面。接下来的“万家灯火照溪明”,则是描绘夜晚的繁华景象,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灯火通明,仿佛照亮了整个溪流。
下半阙中的“凫舄差池官事了,木山彩错市人惊”,描述了官员们忙碌的身影以及市井百姓的惊奇神情。最后的“街头酒贱唱歌声”则是对繁华夜市的生动刻画,不仅展示了热闹的场景,也暗示了人们欢快的心情。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元宵夜的阳羡,展示了一幅繁荣、美好、和谐的社会画卷,传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浣溪沙·阳羡上元》是南宋词人陈克创作的一首描绘元宵节景象的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虽然在经济和文化方面有所繁荣,但政治局势却十分动荡。
陈克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在青年时期曾赴汴京参加科举考试,然而因为金兵攻陷汴京而未能如愿。后来,陈克在南渡后的南宋朝廷任职,担任过知州、知府等地方官职。他的诗词作品以婉约柔美见长,深受当时文人墨客的喜爱。
在陈克生活的南宋时期,元宵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观灯、猜灯谜、舞龙舞狮等。这首《浣溪沙·阳羡上元》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对元宵节热闹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