粲公院各赋一物得初荷
微风和众草,大叶长圆阴。晴露珠共合,夕阳花映深。
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轻轻的和风与绿油油的草地,宽广的大叶子为小径投下阴凉。晴天时的露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夕阳下的花朵更显得鲜艳夺目。它们从不沾染世俗之水,始终保持清洁纯净,只因内心的那份宁静。

去完善
释义
1. 粲公院:指僧人居住的寺院。
2. 初荷:刚开的荷花。
3. 微风:轻微的风。
4. 和众草:和风轻轻吹拂过众草。
5. 大叶长圆阴:指荷花的叶子呈圆形,可以为其他植物遮挡阳光,形成阴凉。
6. 晴露:晴天时的露珠。
7. 珠共合:露珠与荷叶上的水滴结合在一起。
8. 夕阳花映深:夕阳下的花朵显得更深沉。
9. 著水:指荷花生长在水面上。
10. 清净:佛教用语,表示心境平和宁静。
11. 本因心:源自内心的一种本质特性。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荷的形态与特点,以“微风和众草,大叶长圆阴”开篇,通过对初荷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荷花绽放时的生机与活力。接下来,诗人通过“晴露珠共合,夕阳花映深”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初荷在不同光线下的美丽姿态,为读者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最后,诗人以“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收尾,表达了荷花那超然物外的品格,以及诗人对于纯净内心的向往。整首诗既有形象的描绘,又有深厚的哲理,堪称一首优美的咏物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粲公院各赋一物得初荷》是唐代著名诗人李颀在公元740年左右创作的。在这段时间里,李颀的个人生活经历丰富多样。他早年曾热衷于仕途,然而几次科举失败让他对功名心生厌恶,转而寄情山水、结交文人雅士。他的诗作多描绘山川景色和表达归隐之情,反映出唐代文人士大夫对于功名利禄的态度以及崇尚自然的生活观念。
在李颀所处的时代,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空前发展。诗歌成为文人士大夫们交流和表现自我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禅宗文化的影响逐渐扩大,不少文人墨客开始关注内心的宁静与修养,以求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这首诗《粲公院各赋一物得初荷》便是李颀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创作的。诗中以初荷为物象,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力的赞美和对世事变幻的感慨。通过对初荷的生长过程的描绘,以及对花叶凋零、藕根深藏的自然现象的刻画,展现了作者身处繁华世界却向往淡泊生活的内心世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