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
雨洗娟娟嫩叶光。
风吹细细绿筠香。
秀色乱侵书帙晚。
帘卷。
清阴微过酒尊凉。
人画竹身肥拥肿。
何用。
先生落笔胜萧郎。
记得小轩岑寂夜。
廊下。
月和疏影上东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雨洗净了嫩绿的竹叶,它们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微风轻拂,竹叶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傍晚时分,秀丽的景色扰乱了读书的氛围。窗帘卷起,树荫带来了些许清凉的感觉。世间的画作常常把竹子画的过于臃肿,如何能够画出它的韵味呢?诗人的笔墨胜过所有的画家。还记得那个寂静的夜晚,月光洒在小轩窗前,竹子的影子映在东墙上,那样的美景实在难忘。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娟娟:美丽的样子;
2. 嫩叶:新生的叶子;
3. 绿筠:绿色竹子;
4. 书帙:书本;
5. 人画竹身肥拥肿:形容画中竹子过于饱满;
6. 先生:指苏东坡自己;
7. 落笔:下笔作画;
8. 萧郎:指竹的画者;
9. 小轩:小亭子;
10. 岑寂:寂静无声;
11. 疏影:稀疏的影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雨后初晴的初夏景象,清新宜人的绿景映入眼帘。竹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着阵阵清香。窗外景色迷人,阳光洒在书桌上,形成一片绿色的海洋。诗人通过细致地描绘各种景物的细节,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接下来,作者将视角转向对绘画的评论。他批评了一些画家过分追求物象表面形式,忽视了竹子真正生发的内涵和精神。同时,他对能抓住事物本质的画家表示由衷的赞赏。
最后,词人以个人回忆作结,表述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月色如水,映衬着窗外的竹子,如同一幅宁静的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定风波》是北宋著名文人苏轼的一首词,创作于公元1082年。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虽然职务不高,但苏轼却能在此地保持心境平和,得以安心写作。
在当时的北宋,文人墨客重视文学表达的创新和个人情怀的表达。而苏轼又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词文优美,充满哲理,深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往往表现了他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洞察和感悟,从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正是宋神宗在位期间,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政治上的改革派(王安石等)和保守派(司马光等)对立的局面也影响了当时的文人。然而,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如何在党派斗争中立足,保持个人操守,又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是他面临的一大挑战。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