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杂说一·龙说

标题包含
杂说一·龙说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莹宝宝Yvette
去完善

译文
龙呼出气便成了云,但云并不比龙更神奇。然而龙利用这口气,在茫茫的宇宙中游弋,遮挡了太阳和月亮的光芒,震撼了雷电,变幻莫测。它可以令水滋润土地,也可以令山陵淹没于水中,这时云也变得神奇无比了! 云,是龙让它变得神奇的,但如果论起龙的神奇,那可不是云所能及的了。但是,龙如果不能得到云的帮助,就无法展现它的神奇了。一旦失去了它所依赖的东西,确实就不行了! 真是奇特啊!龙所依赖的,竟然就是它自己创造出来的。《易经》说:“云跟随着龙。”既然都是龙,云当然就会跟随着它。
莹宝宝Yvette
去完善
释义
1. 龙嘘气成云:龙吐出的气形成了云。嘘气,吐气。 2. 云固弗灵于龙也:云本身并不比龙更神奇或尊贵。 3. 茫洋穷乎玄间:在广阔无边的天空中到处都存在。 4. 薄日月,伏光景:接近太阳和月亮,遮住阳光和月光。 5. 感震电:感受震动和闪电。 6. 水下土,汩陵谷:云可以带来雨水滋润大地,也可以形成洪水淹没山谷。 7. 云亦灵怪矣哉:看来云也是很神奇的啊! 8.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云,是龙能使其变得神奇。 9. 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但龙的神奇之处,并不是云能够赋予的。 10. 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如果失去了依托,肯定是不能显灵的。 11. 《易》曰:“云从龙。”:《易经》上说:“有云就有龙。”
莹宝宝Yvette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词以龙与云的关系,巧妙比喻了事物之间的相辅相成和相互依存的道理。龙通过呼吸产生云,但云并不具备龙的神奇力量,然而当龙凭借云雾的相助在茫茫宇宙中遨游时,它们可以遮挡太阳和月亮,潜伏着光的影子,感应到闪电,具有神奇的变化能力,也可以操控水流和土地,翻涌出山陵和深谷,此时云也变得灵异非凡。然而,云的灵异来源于龙,并非它自己本身所具备的力量。倘若龙失去了云的依托,就无法展现出它的神奇灵性,这的确是可信的。奇妙的是,龙所依赖的云,恰恰是由龙自己所产生的。正如《易经》所说:“云跟随着龙。”既然称之为龙,云当然会随之而动了。
莹宝宝Yvette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杂说一·龙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韩愈于贞元年间创作的一篇古文散文。韩愈(768-824)是唐德宗至唐穆宗时期的重要文人,他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学创作的教化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贞元时期(785-805年),唐朝的国力逐渐衰微,政治黑暗,社会矛盾激化。作为正直的文人,韩愈积极求进,以期澄清吏治,但其主张并未得到重视,反而遭遇贬谪。然而正是这样的时代背景,激发了韩愈的创作热情,使他的文章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鲜明的时代性。 《杂说一·龙说》通过寓言的形式,讲述了龙的尊荣并非来自其形体的威严,而是源于其内在的德行之高洁。此文寓意深远,旨在倡导人们要追求内在的品质和修养,而非表面的荣华。这篇短文反映出了韩愈身处时代变局中的思考和对国家民族的忧虑,体现出他对个人品格和社会道德的高度重视。
莹宝宝Yvette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