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诗十三首 其六
玑衡运速,四节佚宣。冬日凄悕,玄云蔽天。素冰弥泽,白雪依山。□□逝往,譬彼流川。人谁不设,贵使名全。大道夷敞,蹊径争先。玄黄尘垢,红紫光鲜。嗟我孔父,圣懿通玄。非义之荣,忽若尘烟。虽无灵德,愿潜于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中星星运行的速度如此之快,四季交替,依次显现。寒冷的冬天,乌云遮住了天空,白色的冰覆盖了水面,雪则堆积在山上。时光如同流水般逝去,人们都试图在这其中找到自我价值的体现。尽管大路宽广畅通无阻,但人们还是愿意选择小路寻找机会。尘土和污垢混杂在一起,争艳的花朵光彩照人。然而,谁能像孔夫子一样,拥有圣人的智慧和深邃的思想呢?那些短暂而浮夸的荣耀,就像是尘埃和烟雾,转瞬即逝。虽然我没有孔夫子的智慧,但我依然渴望能够获得深刻的理解。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玑衡:古代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这里指代时间或光阴。
2. 四节佚宣:指四季更替。佚宣,消失和显现的意思。
3. 凄悕:寒冷的样子。
4. 玄云:乌云。
5. 素冰:冰雪。
6. 弥泽:到处都是。
7. 逝往:流逝。
8. 设:设想。
9. 使名全:保持名声。
10. 夷敞:平坦开阔。
11. 蹊径争先:比喻纷纷竞争名利。
12. 玄黄尘垢:形容道路上的尘土。
13. 红紫光鲜:指花草鲜艳的颜色。
14. 嗟我孔父:赞美孔子。
15. 圣懿通玄:表示孔子德行高洁,通晓天地之事。
16. 非义之荣:不道德的名誉。
17. 忽若尘烟:像尘土和烟雾一样短暂。
18. 灵德:高尚的品质。
19. 潜于渊:比喻隐居。

去完善
赏析
【赏析】
《咏怀诗十三首 其六》是一首描绘冬日景象和人生态度的古诗。诗人以“玑衡运速,四节佚宣”开篇,暗示时间的流逝。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冬天的寒冷、阴沉和洁白的雪景。然而,这美好的景象并不能持久,“□□逝往,譬彼流川”意味着一切都在不断变化。
在诗的下半部分,诗人表达了人生的价值观。他认为人们应该追求的是名誉和尊严,而非金钱和地位。他赞赏孔子的智慧,认为那些违背道义的追求,就像尘土和烟雾一样不值一提。尽管诗人没有提到自己的具体行为,但他表示愿意像潜水的人那样,低调地度过一生。
整首诗展现了阮籍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儒家思想的认同。他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冬日画卷,也传达了一种豁达而深沉的人生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怀诗十三首·其六》是魏晋时期著名诗人阮籍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263年左右,正值三国鼎立时期。在这个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阮籍出生于士族家庭,他的父亲阮瑀曾担任过曹操的军谋祭酒。阮籍自幼聪颖过人,才华横溢,深受世人赞誉。然而,这个时期的社会环境对他的人生际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他需要适应战乱带来的生活变化;另一方面,他需要在政治斗争中保持谨慎,以免受到牵连。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阮籍深感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因此,他在《咏怀诗十三首·其六》中写道:“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表达了他在面对困境时的心情和感慨。
总的来说,《咏怀诗十三首·其六》是阮籍在特殊历史时期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展现了他高超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人文素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