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盏子
雨叶吟蝉,露草流萤,岁华将晚。对静夜无眠,稀星散、时度绛河清浅。其处画角凄凉,引轻寒催燕。西楼外,斜月未沈,风急雁行吹断。
此际怎消遣。要相见、除非待梦见。盈盈洞房泪眼,看人似、冷落过秋纨扇。痛惜小院桐阴,空啼鸦零乱。厌厌地,终日为伊,香愁粉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雨滴打在树叶上发出如蝉鸣般的声音,露水沾在草上犹如闪烁的萤火虫,一年中的美好时光即将结束。在这宁静的夜晚,无法入睡的我,只能看着稀疏的星星在银河中若隐若现。此时传来号角声,显得有些凄凉,引来了一阵寒冷的微风。在西楼的窗外,月亮还未完全落下,大风让排成一字的大雁飞行受阻。
此时此刻,该如何排解心中的忧郁呢?想要相见,恐怕只能在梦中实现了。在我那溢满泪水的眼眸里,看别人就像被冷落的秋扇。我为小院的梧桐树而悲痛,它只能徒劳地呼唤着天空中的乌鸦。我总是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每天都沉浸在对你无尽的思念之中,所有的忧愁和怨恨都随着这香气飘散。

去完善
释义
《金盏子》注释如下:
1. 雨叶吟蝉:指树叶被雨水打湿,蝉在鸣叫的景象。
2. 露草流萤:指露水滋润着草丛,萤火虫在其中飞舞的景象。
3. 岁华将晚:表示一年快要结束了。
4. 静夜无眠:安静的夜晚无法入睡。
5. 稀星散:天空中星星稀疏分散。
6. 绛河清浅:形容银河的清澈景象。
7. 画角凄凉:描绘了号角声音凄凉。
8. 引轻寒催燕:指寒冷的气温促使燕子南飞。
9. 斜月未沈:月亮还未落下。
10. 风急雁行吹断:寒风猛烈,大雁飞行时被吹断。
11. 要相见、除非待梦见:表达想见而不得见的心情,只能等待在梦中相见。
12. 盈盈洞房泪眼:描述女子在婚房内泪流满面的样子。
13. 冷落过秋纨扇:用秋天的纨扇被冷落比喻女子受到冷落。
14. 小院桐阴:小院子里的梧桐树阴凉处。
15. 空啼鸦零乱:乌鸦在空中悲鸣,显得杂乱无章。
16. 厌厌地:形容心情不好、低落的样子。
17. 终日为伊:一整天都在为她烦恼。
18. 香愁粉怨:指女子的忧愁与哀怨。

去完善
赏析
《金盏子》这首词以自然景物开篇,描写了晚夏时节的景象,如“雨叶吟蝉,露草流萤”。随后作者笔锋一转,描绘了夜色中稀疏的星光和安静的场景,如“静夜无眠,稀星散、时度绛河清浅”。这样的环境让人感到一丝凄凉,不禁让人想起画角的悠扬之声以及北方深秋的画境。此时,天空中的雁群被大风吹散,而月亮尚未完全落下,这一景象恰恰体现了离别的情绪。
接下来的部分则表达出了一种深深的孤独与无助,就如歌词中所述:“此际怎消遣。要相见、除非待梦见。”在这种情况下,面对离别的现实,只有寄希望于梦境才能相见。同样,“盈盈洞房泪眼,看人似、冷落过秋纨扇”一句表达了主人公无法见到心上人的痛苦心情。尽管院子里梧桐树的树荫下传来了乌鸦的啼叫声,然而这并无法掩盖那份深深的心痛。最后,“厌厌地,终日为伊,香愁粉怨”道出了主人公长期的忧伤,这或许就是所谓的爱情苦痛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金盏子》是南宋著名词人王沂孙的作品,创作于宋末元初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国家政局动荡不安,外患频繁。1279年,南宋灭亡,元统一中国,战争和民族压迫使得百姓生活困苦。
王沂孙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早年就表现出文学天赋。然而,他在青年时期遭遇了家庭的变故,父亲去世后,家道中落,生活陷入困境。为了谋生,他四处奔波,尝尽了生活的艰辛。在战乱中,他的家乡遭受了战争的摧残,亲眼目睹了流离失所的难民和战火中的无辜百姓,内心充满了悲痛和愤怒。
在这一时期,文人墨客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家国情怀和对国家的忧虑。王沂孙的词作也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通过描绘战争、离别、思念等主题,抒发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众疾苦的关注。这首《金盏子》正是他在这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词人对家国命运的深深担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