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斋心

标题包含
斋心
女萝覆石壁,溪水幽濛胧。 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 朝饮花上露,夜卧松下风。 云英化为水,光采与我同。 日月荡精魄,寥寥天宇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著名边塞诗人。他的诗以描绘边疆风光、表现戍边将士英勇豪放的精神风貌而著称,被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出生于京兆(今陕西西安),家境贫寒。他年轻时曾漫游...查看更多
超人阿然
去完善

译文
山洞四周攀爬着藤蔓,溪水流淌在幽暗的地方。紫色的葛根与黄色的花朵缠绕在一起,寒冷的白露静静地落在它们身上。早晨我喝下花朵上的露水,晚上我躺在松树下享受微风。云朵降落化成水流,它们的光彩与我共同闪烁。日月交融激荡出生命的精华,宇宙一片静谧。
超人阿然
去完善
释义
【女萝】一种植物,可以攀附在其他物体上生长。 【石壁】指山崖陡峭的一面。 【幽濛胧】形容环境幽静而朦胧。 【紫葛】紫色的藤蔓。 【娟娟】美好姿态的样子。 【寒露】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在农历九月。 【朝饮】早晨喝水。 【花上露】花瓣上的露水。 【夜卧】晚上休息。 【松下风】在松树下感受到的风。 【云英】此处可能指云雾或云朵。 【化为水】化为液体。 【光采】光芒,光辉。 【日月荡精魄】太阳和月亮照亮天空,展现出天地间的灵气。 【寥寥】空旷,高远。 【天宇空】广阔的天空。
超人阿然
去完善
赏析
《斋心》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五言古诗。诗中通过描绘山间景色,表现了一种与世无争、心境淡泊的隐士情怀。全诗如下: 首联“女萝覆石壁,溪水幽濛胧”,描述了山中环境静谧,草木葱郁的景象,给人以清幽之感。其中“女萝”和“溪水”象征着隐居生活的自然环境。 颔联“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通过对紫色葛藤和黄色花朵的描绘,展现了山中四季更迭的自然之美。而“寒露”则暗示着时节渐寒,流露出作者身处世外的心情。 颈联“朝饮花上露,夜卧松下风”,描述了诗人山居生活的日常:清晨采集花朵上的露水饮用,晚上在松树下乘凉入睡。这种简单的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恬淡。 尾联“云英化为水,光采与我同。日月荡精魄,寥寥天宇空”,以自然界的景象作比,展现出诗人高洁的品质。在这里,“云英化为水”指云雾凝结成露珠的过程,表达了诗人追求纯净、淡泊人生的理想;“光采与我同”则表示诗人愿意与天地间的光明共融。最后两句“日月荡精魄,寥寥天宇空”,借日月之光辉,表达了诗人宽广胸怀和对宇宙奥秘的追求。
超人阿然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昌龄的《斋心》是一首描绘修道生活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朝初期,大约公元710年至755年之间。在这个时期,唐代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道教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成为许多文人墨客的精神寄托。 王昌龄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颇具波折。他曾在长安任职,但因为性格孤傲、直言不讳而受到排挤,被贬为江宁丞。然而,正是这样的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领悟,促使他在诗歌中探讨生命的意义和宇宙的奥秘。 在唐代初期,人们对于宗教信仰的追求非常普遍,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都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王昌龄以道家的思想为指导,通过修炼心性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人生的解脱。因此,我们可以理解《斋心》这首诗意在为修道者提供一种心灵净化的方式,引导他们远离尘世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超人阿然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