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壬辰寒食

标题包含
壬辰寒食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临川军(今江西抚州市),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在庆历二年(1042年)考中进士,历任地...查看更多
芯芯
去完善

译文
旅客思绪如杨柳,春日中万千枝条飘散。 更兼清明落泪时,泪水涌动如潮水拍岸。 头发上的头巾如雪片争相飞舞,面容在镜子前显得过早衰老。 未曾享受高官厚禄的乐趣,只想做一个终老山野的渔夫樵夫。
芯芯
去完善
释义
《壬辰寒食》注释: 1. 壬辰:指壬辰年,即公元1072年。 2. 寒食:农历清明节前一日,这一天禁止举火,故称“寒食”。 3. 客思:旅人的思念之情。 4. 杨柳:这里比喻离愁别绪。 5. 春风:指春天的风。 6. 倾:倾倒,形容流泪的样子。 7. 寒食泪:指因思念家乡而流的泪水。 8. 冶城:古代扬州的别称。这里泛指繁华的城市。 9. 潮:指江水的涨落。 10. 巾发:头巾上的头发。 11. 雪:形容头发白得像雪一样。 12. 镜颜:镜子里的容颜。 13. 朱:红色,这里指红润的颜色。 14. 早凋:过早地凋谢。 15. 轩冕:古代官员的车服,借指做官。 16. 乐:快乐,享受。 17. 老渔樵:指过隐居生活。
芯芯
去完善
赏析
《壬辰寒食》是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一首描绘寒食节的诗篇。诗中借杨柳、眼泪、雪和朱颜等意象,形象地展现了作者在寒食节这一天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宁静退隐生活的向往。首句“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以杨柳比喻思家之情,寓情于景,意境深远。接下来的“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一句,通过泪水与潮水的对比,强烈地表现出作者的哀伤情感。而“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两句则是对时光流逝、红颜易老的感慨,流露出作者对生命的感慨和对岁月的无奈。最后两句“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表达了作者虽然身处官场,但内心却渴望过闲云野鹤的生活,充分展示了他超然物外的情操。整体来看,此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寓意深刻,堪称咏寒食诗词中的佳作。
芯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壬辰寒食》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描绘清明节景象的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072年,也就是壬辰年,此时王安石正担任参知政事一职。这一时期,北宋朝廷内部正在进行激烈的变法之争,王安石的“新法”受到了来自保守派的猛烈攻击。在此背景下,诗人以清明寒食为主题,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在诗中,王安石通过描绘扫墓、踏青、放风筝等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展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在诗中还提到“莺声劝绣”、“日暖风轻”等美好景象,寓意着人们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要关注国家大事,关心民生疾苦。
芯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