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婆罗门引(望月)

标题包含
婆罗门引(望月)
涨云暮卷,漏声不到小帘栊。银河淡扫澄空。皓月当轩高挂,秋入广寒宫。正金波不动,桂影朦胧。 佳人未逢。叹此夕、与谁同。望远伤怀对景,霜满愁红。南楼何处,想人在、长笛一声中。凝泪眼、泣尽西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曹组,男,字汉杰,号云溪,南宋著名词人,出生于江南东路信州(今江西上饶市)。 曹组的生平事迹较为简略,故史书中无详载。据《宋史·艺文志》载:“曹汉杰,信州人,仕至武阶”。由此可知,曹组是宋朝官员...查看更多
闷声
去完善

译文
傍晚时分,天空中的云朵渐渐积聚,而夜色还未降临。伴随着逐渐减弱的滴漏声,窗外的景色显得宁静而安详。眼前的画面如同银河般璀璨,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房间的各个角落,仿佛置身于广寒宫般的仙境之中。此刻的月亮仿佛静止不动,四周的桂花树投下斑驳的影子。 可惜身边却缺少了一个懂我之人,只能独自品味这美丽的景象。望着远方,心中不禁感叹,此时的心情又能与谁分享呢?风景依旧,然而面对眼前一片绚丽的红色,我却感到无尽的忧伤。想起昔日的欢乐时光,只能寄托在遥远的回忆之中。 远方的她此刻又身处何方呢?想必在那高楼之上,悠悠的长笛声中,她也会仰望星空,感慨万千吧。我们相隔千里,不能相聚,只能依靠眼泪来表达彼此的心意。任凭风吹散哀愁,却无法让时间停下脚步,一切都只能交给岁月来慢慢抚平。
闷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婆罗门引(望月):标题表示这是一首关于望月的曲牌诗。 2. 涨云:浓云。 3. 漏声:古代计时器滴水之声,借指时间。 4. 小帘栊:指窗户。 5. 银河:古人对天空中类似河流的星星的想象。 6. 金波:指月亮反射的光线。 7. 桂影:桂花树的影子。 8. 广寒宫: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月宫。 9. 南楼:这里的“南楼”不一定实指具体的地点,只是一种象征。 10. 长笛:一种横吹木管乐器。 11. 西风:秋天西风,比喻离别的情景。
闷声
去完善
赏析
《婆罗门引·望月》以“涨云”开头,展示出一幅浩渺的夜空景象。紧接着写漏声不在小帘栊之中,以动衬静,进一步衬托了夜的宁静。接下来说银河如淡扫般清晰,更加凸现月亮的高挂和广寒宫的寂寥。诗人用“金波不动”来形容月亮,仿佛在说月光普照,亦如同自然之律一般稳定。随后描绘了桂影朦胧的画面,用美好的景色寄托诗人的情感。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感叹在这美好的月色之下,却无人能与自己分享这美景,流露出深深的孤独。诗人以“霜满愁红”来表现自己的心境,透露出一股浓浓的哀愁。同时设想那位所思之人,可能在南楼吹奏一曲长笛。最后一句“凝泪眼、泣尽西风”,是诗人深情感慨的表现,说明了自己内心的痛苦。 整首词以月亮为主线,通过描绘不同角度的月亮景象,表达出诗人复杂多变的情感。从宁静的夜色,到美丽的桂花树,再到孤独的哀伤,无一不展现着诗人内心深处的起伏跌宕。
闷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婆罗门引(望月)》这首词,是由南宋著名词人曹组创作的。在公元1167年前后,这是中国南宋时期,政局相对稳定,然而外部战争压力仍在。 当时,曹组因与父亲参加农民起义而被朝廷通缉,后来他的父亲被抓捕并遇害,而他自己则在流亡过程中结识了辛弃疾等抗金志士。在这段时间里,曹组一直关注着国家局势的变化,也对民间疾苦有着深刻的了解。 在这首《婆罗门引(望月)》中,曹组通过描绘月亮的阴晴圆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词中透露出一种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忧患意识,这也是那个时代许多文人士大夫的共同情感。
闷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