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淑归觐叔父
日惨长亭暮,天高大泽闲。风中闻草木,雪里见江山。
马向塞云去,人随古道还。阮家今夜乐,应在竹林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夕阳西下,夜色渐渐笼罩长亭,天空高远,大泽显得格外宁静。寒风中,万物苏醒,白雪覆盖着河山。战马向着边关的方向行进,人们踏着古道路归来。阮籍的欢乐时刻来临,他们应该在绿竹摇曳的竹林之间欢聚一堂。

去完善
释义
《送张淑归觐叔父》李端
1. 长亭:古代设在路旁的亭子,供行人休息或送别用。
2. 大泽:这里指广阔的湿地地带。
3. 阮家今夜乐,应在竹林间:此句借用魏晋竹林七贤的典故,表明张淑叔父家的欢乐场景。

去完善
赏析
《送张淑归觐叔父》这首诗描绘了送别时的风景以及归家的喜悦。诗中的“日惨长亭暮”、“风中闻草木”和“雪里见江山”营造了一种寒冷而又宁静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中的“马向塞云去,人随古道还”传达了游子归家的心情,让人感受到团圆的温馨。最后两句“阮家今夜乐,应在竹林间”则寓意着亲友相聚的快乐,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堪称一首优美的送别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张淑归觐叔父》是唐朝诗人李端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德宗至唐宪宗时期(公元780-820年)。
在这个时期,唐朝已经过了盛世的顶峰,逐渐走向衰落。然而,李端却仍然生活在一个相对安稳的时代,他的文学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的一生虽然仕途不顺,但在诗歌创作上却有很高的成就。他的作品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
在这首诗中,李端表达了对自己好友张淑即将离别的感慨。在那个时候,人们对于友谊的重视程度非常高,离别往往意味着一段时间内无法相见,因此送别的场景成为了唐代文人墨客创作的重要主题。

去完善